搭臺變請角,上海力邀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紮根
“'滬九條'明確提出加大對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的引進力度,標誌着上海從搭臺走向請角,政策邏輯由被動變主動。”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研究員呂鵬在接受界面新聞獨家專訪時稱。
7月15日,上海推出《上海市關於支持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的若干舉措》(下稱“滬九條”),從生態建設、人才培育、激勵機制、金融支持等多方面發力,九大舉措構建起支持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的全鏈條體系。
B站和小紅書總部所在地楊浦、黃浦兩區,也出臺了“滬九條”配套政策,分別推出18條措施和四大維度支持舉措。
“創作者經濟正在成爲全球城市新的GDP增量器,也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呂鵬告訴界面新聞。
他以今年初國際網紅“甲亢哥”來滬直播爲例,其在境外社交平臺引發的打卡效應,爲城市帶來了無需廣告費的全球曝光。
呂鵬稱,偶然事件背後是可複製的必然需求:上海需要把這類“打卡”升級爲“紮根”,把短期流量轉化爲長期產能,要做到這一點,僅靠一次邀請遠遠不夠,必須配套更具穿透力的制度供給。
上海已經形成了涵蓋直播帶貨、內容創作、藝人經紀、廣告營銷等多個領域的互聯網內容創作生態,依附在產業鏈上的是數以萬計的互聯網內容創作者。
呂鵬認爲,上海發佈的“滬九條”是城市補齊互聯網生態拼圖,爭奪數字人才整體戰略的重要一環。
當前,上海已經形成了B站、小紅書兩大平臺,基礎硬件已不再是瓶頸,在上海乃至長三角已高度成熟,下一階段競爭的焦點回到“人”本身。
“誰能聚集更多高水準、國際化、持續生產優質內容的人才,誰就能在下一輪城市軟實力競賽中佔得先機。”呂鵬稱,此次的政策中還從金融、住房等方面推出了具體措施,也解決了互聯網內容生產者來滬創作的基本生存問題。
黃浦區出臺的“滬九條”配套政策明確,積極吸引優質內容創作者入駐,對符合市人才引進標準具有較高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創作者,按照相關政策規定給予落戶資格。
楊浦區亦提出,將給與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人才落戶便利及住房、租房補貼,同時設立互聯網內容創作投資基金,支持微短劇、二次元、動漫遊戲、網絡文學、直播經濟等“互聯網內容創作”產業發展。
在呂鵬看來,這些政策面向的正是在互聯網中內容生產的最基礎個體:up主和互聯網博主。
他認爲,不只在上海,北京、杭州、廣州近年持續用落戶、稅收、流量分成等政策虹吸創作者,上海此前的動作雖然有吸引優質頭部主播落地的動作,但是偏向“個案”,且更多依賴市場自發成長。
在呂鵬看來,不僅是上海需要優質互聯網內容生產者,上海也有讓優質UP主在滬成長的土壤。
“滬九條”提出,推動全市地標景區、文博場館、特色街區、時尚空間以及重大節展賽會等場景資源向創作者開放,提供創作便利;鼓勵國有企業圍繞產業發展、金融服務、民生保障、城市更新等領域,提供拍攝場景和資源支持。
“當上海把制度、平臺、場景、資本全部對齊,創作者用腳投票的結果會自然顯現。”呂鵬預判稱,隨着政策落地,上海有望出現繼電商直播之後的第二波現象級產業——以高品質視聽內容爲核心的“新大衆文藝”集羣,其經濟貢獻和文化影響或將重新定義這座城市在全球數字版圖中的座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