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急破困局
作者 | 劉寶丹
編輯 | 周智宇
三個月前,小紅書先後對淘寶、京東開放外鏈,將一部分流量導向外部電商平臺。三個月後,小紅書嘗試把流量導向自家電商。
8月13日,華爾街見聞獲悉,小紅書將商業部和交易部組建成大商業板塊,是爲了促進商業化廣告和交易的深度協同。據內部人士透露,此次調整將會推動產品、技術、人才等資源的跨部門協同,服務品牌和商家在小紅書的經營。
人事上,小紅書COO(首席運營官)柯南擔任總負責人,和CMO(首席營銷官)之恆共同組成領導班子。不過,商業部、交易部的一級部門設置不變,組織結構將保持穩定。
至此,社區出身的柯南將成爲統管小紅書大商業化體系的一號位。
此次整合的核心邏輯在於打破小紅書長久以來“廣告”與“交易”的部門牆,旨在將龐大的種草流量更高效地導向電商轉化,提升平臺整體貨幣化效率,支撐其高估值。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小紅書要做大收入,柯南15年加入小紅書,先是主管社區,2022年開始負責電商業務,這次由她帶領大商業板塊,有望提升電商對廣告收入的促進作用。
作爲移動互聯網創業浪潮中少數未上市的獨角獸,小紅書是近年來最受投資人關注的準IPO標的。6月5日,金沙江創投旗下的一份股份交易文件顯示,截至3月底的基金淨資產價值換算後,小紅書的估值從此前報告的200億美元,大幅躍升至260億美元。
顯然,如此高的估值背後,需要相應的業績增長作爲支撐。
華爾街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小紅書2023年大概實現淨利潤5億美元,遠超年初預計的不到5000萬美元利潤,2024年,小紅書利潤翻番,淨利潤突破10億美元。
這主要來自廣告業務。然而,廣告收入佔比過高也凸顯了其電商貨幣化能力的不足,這正是此次整合試圖破局的關鍵。
廣告營銷在內部也被稱爲商業化業務,目前貢獻了小紅書的主要營收。而包含電商和本地生活等業務的交易部門,則撐起了投資人對小紅書未來的想象空間。
今年5月開始,小紅書爲了做大流量生意,先後和天貓和京東達成合作,給淘寶和京東引流。儘管合作在廣告流量中佔比很小,但這對小紅書剛剛發展起來的生活方式電商來說,還是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一位此前在小紅書上做香薰蠟燭的小商家表示,平臺流量太苛刻,他現在主要轉去做線下。在他看來,小紅書主要還是種草功能,適合內容營銷或者內容發佈平臺,電商方面,他的體感是現在的流量限制太嚴重了。
隨着大商業板塊的組建,並由深諳社區生態且已掌管電商兩年的柯南帶隊,業內預計,小紅書在廣告流量和電商投流之間也會有更強的協同效應,會提高商家在小紅書的整體經營效率,爲小紅書實現“品效合一”、提升單用戶商業價值提供了組織保障。
在業內看來,小紅書大商業板塊,能夠將原本各自爲戰的廣告業務和電商業務拉通,尤其是在流量分發層面,提升商業化效率,做大收入。
不過,挑戰也不容小覷。相較於抖音、快手等平臺具備相對完善的商業化系統,小紅書在底層算法、交易工具、商家服務等商業化基礎設施方面仍有明顯差距。大商業板塊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爲小紅書帶來收入增長,不僅要看組織協同,更要看後續在產品技術、運營策略等關鍵短板上能否快速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