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不能如願了

9月23日,我們發佈了《》一文,文章內容主要是分析小紅書收到AIGC內容的衝擊和挑戰。具體觀點論證邏輯我們已經在《》一文中簡要說明過,此處不再贅述。

9月26日,小紅書(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涉嫌商譽侵權爲由,將此文投訴,投訴理由如下:

至少在我們看來,小紅書的投訴描述莫名其妙,有失水準。在收到小紅書的侵權投訴後,我們也發佈了《》一文進行詳細說明,並表示等到微信審覈有結果時再向大家分享。

9月29日,審覈結果已經出爐。微信審覈團隊認爲,小紅書的投訴不符合法定處理條件,不予支持。也就是說,微信並不判定我們的稿件對小紅書實行了商譽侵權。

詳情可見下圖:

說實話,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寫互聯網行業、營銷行業的內容,其中確實也不乏一些具有批判性的內容(我們相信批評和監督也能讓企業變得更好),幾乎涉及所有主流大廠,如阿里、京東、字節、騰訊等等,但基本上都會友好溝通內容、處理內容爭議,我們直接被大廠投訴還是第二次。

第一次被投訴還是此前我們寫的小米汽車相關內容,我們在某篇文章中表示小米汽車在飢餓營銷,結果可能是小米公關團隊的專業認知不達標,他們認爲飢餓營銷的評價涉嫌商譽侵權,把我們文章給投訴了。

結果自然是小米公司的侵權投訴被駁回了,從專業上講,飢餓營銷是個中性詞,蘋果也被認爲用飢餓營銷,這很正常。

總而言之,我們認爲小紅書的這種表現多少有些玻璃心了,我想這背後說明,AIGC問題對於小紅書平臺治理是一個複雜而敏感的問題。

另外我們也注意到,此次小紅書投訴的聯繫人郵箱是以“@zaolvkeji.cn”結尾的,這說明小紅書應該是委託了外部輿情服務公司進行侵權投訴。

我只能說,小紅書最好還是停止找不專業的服務商進行輿情處理,因爲不專業的輿情溝通處理,反而容易出現負面效果,得不償失。另一方面來看,這也說明小紅書的公關團隊能力需要提升,服務商的不專業,並不是企業公關的藉口。

在我們看來,公關團隊既不應該把什麼活都推給服務商,也不應該在輿情出現後只想到投訴、刪稿、撤稿。

隨着微信駁回小紅書的侵權投訴,這件事也算是告一段落了,但我們的核心觀點依舊不變,AIGC可能會對小紅書內容生態產生巨大沖擊,我們後續還將通過另外的文章來進行分析,敬請期待。

在這裡,誠摯邀請所有讀到此處的朋友們關注我們的矩陣賬號,有了你們的支持,纔有了一篇又一篇的“10w+”出現,感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