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咳不停!臺東馬偕兒科醫師:當心是感染RSV病毒

臺東馬偕醫院兒科醫師魏佑慈,今天在醫院針對幼童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進行分析說明。記者尤聰光/攝影

臺東近日不少家長帶着小孩跑醫院,原本都以爲只是普通感冒,經醫師診斷後,才發現得了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馬偕兒科醫師魏佑慈說,臺灣每年約有1000個嬰幼兒感染住院。

魏佑慈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對嬰幼兒來說,並非只是一般的感冒,嚴重時可能引發呼吸困難,尤其高風險族羣而言,甚至出現細支氣管炎、肺炎、呼吸困難等重症併發症,不得不防。

呼吸道融合病毒全名爲Respiratory Syncytical virus(簡稱RSV)。它的傳播途徑多爲飛沫傳染,也可透過接觸傳染,潛伏期約2至8天左右。好發於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感染後不會終生免疫。

目前正值秋冬與春季交替的呼吸道感染高峰期,近日就有不少家長髮現小孩咳嗽流鼻水後,咳不停,以爲只是感染一般感冒,帶去醫院急診檢查後,才發現中了呼吸道融合病毒,感到訝異。

「症狀就很像感冒!哪知是感染RSV病毒」劉姓家長說,自己1歲多的小孩前幾天發燒流鼻水,然後就一直咳嗽,不僅不吃奶,呼吸也變急促,她和先生趕緊帶去馬偕醫院治療,才獲得改善。

魏佑慈表示,目前針對 RSV感染並無特效藥物疫苗,但已有可用來預防感染的單株抗體,其中研發的長效型單株抗體(Nirsevimab)已在臺灣引進,僅需施打一劑,即可提供長達5個月的保護力。

她說,Nirsevimab 尚未納入健保給付,需由家長自費施打,建議和醫師討論是否適合施打。治療主要以支持性療法爲主,也就是針對寶寶的症狀來減輕不適、幫助身體自行恢復。

魏佑慈強調,除密切觀察寶寶的健康狀況,家長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透過勤洗手、定期消毒物品、避免讓寶寶接觸生病的人,以及減少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降低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