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帶領前進偏鄉 政大與鹿樂平臺十年陪伴不間斷
(自左起)政大校長李蔡彥、教育部長鄭英耀、教育部國教署長彭富源與偏鄉直排輪隊合影。圖/政治大學
「鹿樂」音譯自英文 rural,是串聯偏鄉學校與社會各界的教育協力平臺,由教育部國教署指導、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執行長達十年。政治大學校長李蔡彥5日表示,政大很榮幸能參與鹿樂平臺的建構與實踐,十年來成功串連社會資源與偏鄉教育現場,媒合上千位志工走入超過600所偏鄉校園,促進城鄉間的文化流動與互信合作,更發展出具在地特色的教育樣貌,「鹿樂提醒我們:偏鄉不是教育的終點,而是希望的起點。
教育部長鄭英耀5日表示,偏鄉教育對他個人不只是政策工作,更是人生的起點!來自澎湖、曾任教於嘉義山區的他,過去與學生的互動與記憶,是他推動偏鄉教育的深層動力。鄭英耀肯定鹿樂計劃十年來的深耕成果,強調「陪伴」是最具力量的改變起點。未來教育部將持續推動偏鄉師資穩定、USR進駐與社會資源媒合,與地方夥伴攜手前行。
《鹿樂十年.鄉聚一課》十週年成果展,5日至6日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盛大登場,回顧平臺自2015年創立以來,引入社會資源,陪伴偏鄉孩子成長的歷程。李蔡彥曾任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主任,此次十年回顧的足跡也有許多他參與的故事。《島嶼鹿樂——臺灣城鄉教育平權深情書》新書發表會,也將同時安排七場主題分享交流會,邀請來自全臺各地的偏鄉學校師長、鹿樂志工、教育組織與學者齊聚一堂,深入探討鄉村教育的多樣性與未來想像。
政大表示,新書《島嶼鹿樂》收錄來自第一線志工、教師與學生的真摯故事,呈現一場跨越山海、以教育爲名的行動紀錄。展覽亦規劃七場主題分享論壇,聚焦於偏鄉教育創新、USR實踐、創意教學、企業共益、在地陪伴與藝術教育等議題。論壇邀請來自南投、彰化等地的校長現身分享教學實務,並由鹿樂志工分享課程設計經驗,企業代表與學者也參與對談,深入探討教育與永續發展的結合可能。
活動開幕式現場嘉賓雲集,包括教育部部長鄭英耀、教育部國教署署長彭富源、政大校長李蔡彥、政大科管智財所教授吳思華、政大創造力講座教授吳靜吉及政大中文系教授、鹿樂平臺計劃主持人曾守正、華山文創園區董事長王榮文皆親臨現場,共同見證這段從偏鄉出發的教育行動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