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裝配式建築4.0如何重塑未來人居
在建築行業邁向智能化、綠色化的浪潮中,“裝配式建築4.0”正成爲推動行業變革的核心引擎。這一概念不僅延續了傳統裝配式建築的高效與環保基因,更深度融合了數字技術、智能建造和全生命週期服務,標誌着建築工業化進入以“模塊化集成、數智驅動、場景創新”爲特徵的全新階段。
回顧建築工業化的歷程,從最初以預製構件現場拼裝爲核心的1.0時代,到引入BIM技術優化設計協同的2.0時代,再到強調綠色建材與標準化生產的3.0時代,每一次技術迭代都推動了行業的效率提升。而如今的4.0時代,則通過模塊化集成(MiC)、智能建造平臺和全產業鏈服務,實現了“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的產業升級。建築不再是零散部件的組合,而是以功能模塊爲單元,從設計到運維全流程數字化驅動的工業化產品。
技術的突破是這場變革的核心。模塊化集成建造(MiC)將建築拆分爲工廠預製的模塊,每個模塊集成水電管線、裝修和設備,現場僅需吊裝拼接。中建海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海龍”)在南沙大涌安置房項目中實現83%的模塊化率,工期縮短30%,正是這一技術的成功實踐。與此同時,數智化全流程管理貫穿建築生命週期——基於BIM的智能設計平臺、自動化生產線和物聯網施工管理系統,讓數據從圖紙流向工地。
更值得關注的是服務模式的革新,中建海龍借鑑汽車4S店理念,推出中建海龍全國首個模塊化好房子體驗館,提供設計定製、質量保險、定期體檢等服務,讓建築從“一次性交付”轉向“持續性服務”,真正實現“像汽車一樣提供售前售後及保險服務”。
政策的賦能爲裝配式4.0按下了加速鍵。廣州市2025年實施的“容積率激勵政策”對模塊化率達標項目獎勵6%面積,構建了“政策支持-企業代建-政府回購-民生落地”的閉環機制。這一政策推動保障房、學校等民生工程率先轉型。南沙大涌安置房作爲首個享受容積率獎勵的標杆項目,模塊化應用率達83%,預計2025年11月封頂,工期較傳統模式縮短30%。花都花山公寓以83.7%的模塊化佔比,成爲大灣區重點民生工程的創新樣本;而南沙小學擴建項目僅用517天完成1.65萬㎡教育綜合體,驗證了模塊化建造在教育場景的高效適配。這些項目共同勾勒出廣州模塊化建築的示範矩陣,爲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可複製的解決方案。
當建築遇上智能科技,我們迎來的不僅是居住空間的升級,更是一場關乎城市可持續發展、人居體驗重構的深刻革命。中建海龍的實踐印證了裝配式4.0的潛力:通過政策、技術與商業模式的協同創新,建築業正從勞動密集型走向智慧密集型。未來,隨着更多企業深耕模塊化集成與數智化服務,“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的願景,終將照進每個城市的天空,讓更多人住上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