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製造等產業“內卷”如何破?業內人士給出多條建議
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是今年政府工作重點之一,也是解決當前經濟發展矛盾的關鍵舉措。今年的上海兩會上,多位人大代表也就緩解汽車製造等產業“內卷”困境提出建議。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工業綜合開發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李永傑表示,中國汽車行業在2024年仍處於激烈的價格戰中,主要原因是供需失衡、市場競爭加劇以及經濟增速放緩。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傳統燃油車銷量下滑,使得整車廠紛紛通過降價來擴大市場份額和保持銷量增長。在國內市場內需不足的背景下,汽車廠商通過“以價換量”來提振銷量已成爲普遍策略。
汽車製造的“內卷”也反映在統計數據上。中國乘聯分會最新統計的數據顯示,2024年1至9月汽車行業總收入73593億元,同比增3%,但總利潤3360億元,同比降1.2%;汽車行業整體利潤率僅爲4.6%,相對於下游工業企業利潤率6.1%的平均水平,汽車行業仍偏低。值得一提的是,9月份汽車行業的利潤總額僅爲324億元,同比去年大降28.5%;利潤率爲3.4%,不僅是今年以來最低的一個月,也是近4年以來第二低的月份。這反映出國內汽車行業的競爭激烈現狀,壓縮利潤換取銷量和市場份額是汽車製造商不得不做的選擇,利潤主要靠出口和上游產業鏈產生。
李永傑總結稱,價格戰雖然刺激了銷量增長,但汽車全產業鏈企業的利潤空間受到嚴重擠壓,導致行業利潤率下滑。整車廠的成本壓縮行動也相應地傳導到汽車零部件企業,使得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備受壓力,甚至引發惡性競爭。因此建議從三個方面進行市場規劃和引導,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首先,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建議政府優化補貼政策,避免因過度補貼而加重“內卷”。比如,此類資金流向可以轉爲支持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而不是直接對低價車型提供補貼,允許外資汽車生產商及上下游企業參與國家汽車行業重大科研課題和關鍵技術的攻關項目,促進產品質量和技術創新,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
其次,進一步明確國產化定義,即“中國境內生產”的具體標準,推進政府採購法修訂以及政府採購法、招標投標法協調統一,着力保障內外資企業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產品平等參與政府採購活動,依法糾正和查處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差別待遇或歧視待遇等違法違規行爲。
另外,調整行業信貸政策。建立以政府信用、投融資實體爲平臺的開發性金融信貸政策體系,解決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研發資金來源問題,以幫助企業通過產品升級競爭來贏得市場,而非通過價格競爭來獲取市場份額。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謝應波也觀察到,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近年來部分行業出現了過度“內卷”的現象。尤其是在一些技術密集型、勞動密集型行業和部分創業領域,過度競爭往往不再聚焦於創新和效率提升,而是通過削減成本、惡性競爭、低價傾銷等方式進行“內卷”獲取市場份額。這不僅加劇了行業的不健康競爭,還可能造成人才流失、環境破壞、勞動者權益受損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謝應波表示,過度“內卷”現象的根源在於行業內競爭機制的不健全,以及部分企業和個人對市場短期利益的過度追逐。長期以來,部分行業因技術創新和管理模式的滯後,難以形成健康、良性的競爭環境,導致了過度“內卷”的問題愈發嚴重。“價格戰”不僅削弱了市場的正常競爭秩序,也讓行業的技術創新和人才積累受到壓制。在一些勞動密集型行業,如製造業、快遞、外賣等,過度的價格競爭導致企業忽視了對工人待遇和生產效率的提升,不得不壓縮工人薪資水平,甚至出現長期超時工作、崗位不穩定等問題。
基於這樣的現狀,謝應波建議,通過行業協會引導行業健康發展,遏制“內卷”行爲。比如,行業協會可以牽頭制定行業內部的自律公約和行爲規範,明令禁止惡性競爭、低價傾銷等行爲,還可以推動信息共享平臺的建立,促進企業間的良性互動,減少價格惡性競爭,推動全行業形成創新驅動和服務提升的競爭格局。
此外,還應加強政策管控,出臺硬性政策要求企業不得低於成本價競爭。具體而言,相關部門可以出臺相關政策,明確規定各行業產品或服務的最低銷售價格不得低於成本價,避免一些企業通過低價傾銷來搶佔市場份額。同時對不達標產品和服務加大罰款力度,提升行業整體的質量水平。
2025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在多個場合密集表態,強調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積極化解一些行業供大於求的階段性矛盾,明確將解決行業競爭失序和“內卷”問題與產業提質升級結合起來。同時抓緊完善平臺規則、直播電商等方面的監管制度,着力整治利用平臺規則破壞公平競爭、侵害平臺內商家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