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共探破局之道 告別內卷激發創新動能
證券時報記者 韓忠楠
2024年,國內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3100萬輛,連續16年穩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突破1200萬輛,連續10年居世界首位。同時,在5G、大數據、AI技術的加持下,我國具備高階智駕功能的新車滲透率持續提升,有望在2025年突破65%。
一系列亮眼數據的背後,價格戰加劇、同質化競爭等隱憂也不容忽視。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汽車行業利潤4623億元,同比下滑8%,超200款新車型捲入降價潮,單車平均降價幅度達9.2%。
伴隨着2025年全國兩會的臨近,“如何破解汽車產業內卷,激發創新動能”成爲業界關注焦點。不少代表委員、專家學者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汽車產業格局轉換的關鍵時期,在中國汽車品牌推進全球化發展的重要時刻,探尋“反內卷”的破局之道,主動挖掘新的增長空間,是汽車產業的“必答題”。
政策工具箱再升級
2024年,在以舊換新、新能源汽車下鄉、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等一系列政策促進下,國內汽車消費火熱復甦,汽車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增換購逐漸成爲存量市場增長的主動力。
“去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爲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近年來最好的、最寬鬆的政策環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向記者表示,中國汽車產業是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應該起到龍頭作用,進一步轉型升級,進而拉動消費。
業界普遍認爲,在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圍繞着刺激汽車消費展開的政策已基本到位,且非常充分。多數專家學者判斷,接下來就如何更好地引導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會接續出臺,對現行支持政策的優化力度會加深。
知名經濟學者、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表示,預期政府部門或許會通過差異化的以舊換新政策設計,以有形的手去引導汽車消費向數智化和綠色化的汽車產品傾斜。
2025年全國兩會前夕,工信部已率先釋放信號,表明今年將啓動實施新一輪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探索開展汽車碳排放、汽車動力蓄電池碳足跡管理等。
付於武向記者表示,從前段時間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也可以看出,國家在鼓勵創新項目,相信後續會有更多政策朝着鼓勵汽車企業及產業鏈、供應鏈創新的方向發展。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也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無論從產品、技術還是產業鏈,應該說領先有3~5年,只有開放創新,才能讓世界感受到這種好的產品,才能共同發展。
反內捲成產業共識
2024年的汽車產業,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也深刻地反映出行業競爭的白熱化。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和7.43萬億元,比上年下降3.33%。其中,汽車行業利潤率4.3%,明顯低於下游工業企業6%的利潤率。
從產業鏈視角看,整車企業持續進行“價格戰”,會傳導至產業鏈上下游,倒逼供應商降價,甚至出現欠款、壓賬、貼錢研發等現象。同時,大批傳統汽車經銷商持續虧損,不得不進行退網轉型。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初步估測,僅2024年全年,就有約4000家汽車4S店退網。
在前期召開的省級地方兩會上,各地不約而同地探討了汽車製造等產業如何破解“內卷”困境的話題,反內卷已成產業共識。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工業綜合開發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李永傑表示,“價格戰”雖然刺激了銷量增長,但汽車全產業鏈企業的利潤空間受到嚴重擠壓,甚至引發惡性競爭。
李永傑建議政府優化補貼政策,避免因過度補貼而加重“內卷”。此外,也可調整行業信貸政策,解決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研發資金來源問題,以幫助企業通過產品升級競爭來贏得市場,而非通過價格競爭來獲取市場份額。
付於武建議,應該在積極呼籲汽車產業有序競爭的同時,在政策法規方面進行引導敦促,以法治化的管理方式,減緩行業內卷。
全國政協委員、金杜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張毅也向記者表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建議從多個環節入手。嚴格執行反壟斷法和價格法,推進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修訂,強化市場監管。同時,應完善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將不正當競爭行爲等納入信用評級,與政府支持和融資掛鉤,推動建立誠信體系。
從產品出海到生態出海
“在產業快速發展的進程中,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產業發展的重點已從單純追求速度的‘快不快’,轉變爲更加註重質量的‘好不好’。”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2025年是中國汽車產業鞏固發展成果、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產業界更需要提升對“質”的關注。
今年的地方兩會上,不少地方明確要擴大汽車出口。其中,安徽省明確表示,將在新一年推動優勢產業抱團“出海”,支持優勢行業龍頭企業橫向組團、縱向共鏈、資本合作,合力拓展海外市場。
廣東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要支持企業搶抓訂單,擴大電子信息、智能家電、電動汽車等產品出口,穩住歐美日韓市場,拓展東盟、中東、拉美、中亞等新興市場,挖掘非洲、南太平洋島國等市場潛力。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經濟民生聯盟監事委員會副主席胡劍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透露,今年最受關注的話題是中國汽車產業出海。
“近年來我國成爲汽車出口第一大國,但也面臨諸多挑戰。”胡劍江認爲,要完善汽車產業出海的行業協會體系,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協作,並建立車企與供應鏈的協調機制,促進資源共享與降本增效。
胡劍江進一步表示,我們要構建海外市場在地服務體系,爲車企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時,也要強化車企集體對外合作與交涉能力,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應對貿易限制,保障我國汽車企業在海外的發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