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世界食品安全日 THA提出飲料減糖等四大呼籲
爲響應6月7日世界食品安全日的到來,臺灣健康聯盟(THA)日前舉辦「食安五環2.0政策暨減糖新生活調查」發佈記者會,公佈針對全臺民衆進行的食安政策及減糖新生活調查研究,並提出強化食安政策、落實食品健康警示標示、有糖加價無糖減價、研擬糖捐糖稅制度等四大呼籲。
臺灣食品安全促進協會顧問陳佳煌(左起)、秘書長孫銘宗、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臺灣健康聯盟理事長吳玉琴、立法委員王正旭、立法委員蔡易餘、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臺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陳珮蓉等合影。臺灣健康聯盟/提供
會中邀請臺灣健康聯盟理事長吳玉琴、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林金富、國民健康署副署長賈淑麗、立法委員王正旭、立法委員蔡易餘以及臺灣食品安全促進協會代表與營養學專家學者共同出席,探討如何增進食安以及飲食政策,提高社會大衆及政府的重視。
吳玉琴指出,過去一年蘇丹紅辣椒粉事件以及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等,讓民衆對於食品安全戰戰兢兢,使得八成民衆受影響,呼籲政府應該強化食安五環2.0,擴大投入源頭管理及稽覈檢驗,提升民衆對於食品安全的信心,降低外食疑慮。
臺灣食品安全促進協會顧問陳佳煌博士也於會中分享食安現況,指出在源頭管理、企業配合以及違規裁罰落實上,現行法規政策似乎難以真正嚇阻違規的廠商,認同政府應強化食安五環2.0政策落實,更應該促使業者自主管理,導入AI查驗及強化違規資訊揭露與社會壓力,使得黑心廠商無所遁形,守護食品安全。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從賴清德總統上任後提出「食安五環2.0」政策,在整合產製銷鏈、中央地方合作稽查檢驗及輔導教育上都有所精進,包含中央及地方合作查驗相關經費從兩年2億增進到兩年10億以及在邊境食安檢查管理上加派了33位人力,期望持續提升政府的食安政策及執行力。
立法委員王正旭提及除了邊境管理外,許多國外網購食品的管理亦是立法院關注的議題,包含了營養表示是否正確等食安疑慮,都是政府需要加強宣導及管理的項目,讓民衆能瞭解網購國外食品的風險與須知。
臺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陳珮蓉指出,政府可借鏡英國等國優化「包裝食品正面營養資訊標示(FoP)」,運用簡單清楚的彩色營養標示,針對特定食品標示「不飽和脂肪」、「糖」及「鹽」的含量分級,協助民衆容易辨識有益健康的食品,同時輔導食品業者研發製造健康取向的食品,以達成健康臺灣三高防治888計劃目標。
她呼應,多吃糖可能導致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風險的增加,臺灣已有三分之一以上成人患有代謝症候羣。全球已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實施含糖飲料稅的國家或地區,說明各國已由糖稅來降低民衆購買量與攝取量,並藉此增加健保資金來源。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包裝食品正面營養資訊標示(FoP)」的新政策標準目前正在研議,將會朝簡單辨別的顏色標示設計來協助消費者辨識較健康的產品。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天攝取的糖份熱量應小於每日總攝取總熱量的10%,而臺灣平均每日攝取糖份高達17%,肥胖的比率也逐年上升,2024年臺灣成人過重與肥胖率已高達50.8%,因此健康臺灣三高防治888計劃將不健康飲食作爲需發展風險的介入方案,這次的調查數據將作爲未來政策制定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