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攀“高”:無事不擾“有求必應”,打造優質營商環境
2月21日下午,重慶市深入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大會提振信心、溫暖人心,鼓舞幹勁、凝聚力量,引發熱烈反響。會上提出,要主動擁抱AI時代,放大數字重慶建設優勢,堅持典型引路營造民營經濟發展良好氛圍,讓企業和企業家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
據媒體報道,有數據顯示:中國接入互聯網30多年了,網民突破11億,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戶約2.5億人。“2.5億人擁抱AI”,既是中國創新實力向“新”的里程碑,真實反映了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普及。也吹響了產業升級攀“高”的集結號,體現出堅持創新的決心和定力。
向“新”攀“高”是一種“長期主義”。荀子在《勸學》中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實際上,日拱一卒的成效雖然沒有那麼顯著,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積累下來產生的價值是驚人的。就像用9年時間成長爲繳稅金額超90億的重慶百強企業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科研人員佔比超70%,自主研發了1000餘套核心技術系統,累計申請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各類發明專利超2000件,正是有“走好每一步”的堅持,企業才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成長起來。
如今,重慶在人工智能和關鍵軟件方面,有中科雲叢、滬渝人工智能研究院、哈工大重慶研究院的大模型產品及算法;在智算算力方面,目前重慶智算公司聯合華爲建設的智算中心規劃AI算力1000P,已建成400P,博拉智算公司規劃AI算力200P,已建成50P。可見,重慶已經具備發展AI的較好產業鏈,爲主動擁抱AI時代夯實了基礎。
這一切,離不開優質的營商環境。這次大會提出,努力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浪潮中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良好局面。大企業往往由中小企業成長而來,“小”意味着靈活與潛力,也意味着需要政策的“陽光雨露”。大力支持民營企業攻堅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培育新動能、增強產業鏈協同配套能力和協同創新能力,培育一批民營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自然能從中培育一批具有重慶辨識度和全國影響力的AI龍頭企業。從完善惠企紓困政策、精準幫扶到“直達快享”體系,到大力實施企業全生命週期“一件事一次辦”改革,一系列惠企措施落地生效,自然能助力更多中小企業破繭成蝶。
打造優質營商環境,除了想盡辦法,“有求必應”讓企業得實惠,還要做到無事不擾,而其背後的底層邏輯離不開法治。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奮力打造“無事不擾、包容審慎、嚴格規範、公正文明”的涉企行政執法市域範例,才能避免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越位“擾民”,才能給予企業充分的經營自由,安心搞經營、謀發展,才能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讓企業少些應付各種人情世故的麻煩。
新時代新徵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乘着政策的東風,依託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產業體系,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堅守主業、做強實業,加強自主創新,轉變發展方式,就能不斷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2025年是“十四五”總結收官和“十五五”謀篇開局之年,更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重慶離不開對向“新”攀“高”的探索和追求。以新質生產力構築競爭力,以科技創新激發創造力,主動擁抱AI時代,打造優質營商環境,乘勢而上新經濟,重慶經濟航船將駛向無比廣闊的藍海。
上游新聞評論員 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