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睡好別怕藍光?專家揭睡前看手機未必傷睡眠真相
專家們長期以來一直警告睡前藍光的危害。(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專家警告睡前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讓人更清醒、難以入睡,但研究顯示藍光本身未必是睡眠不佳的主因。
《紐約時報》報導,雖然藍光確實會降低褪黑激素,但影響程度取決於使用時間、距離與亮度,然而,目前仍無法確定這些褪黑激素的變化是否足以真正影響睡眠,干擾也可能來自咖啡因、壓力或打鼾等其他因素。
雖然還不確定螢幕究竟是透過什麼機制影響睡眠,但亞利桑那大學精神醫學助理教授哈特斯汀(Lauren E. Hartstein)指出,有些研究顯示,人們使用螢幕所作的事,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專注於睡眠研究的精神科醫師、匹茲堡大學教授布伊斯(Daniel Buysse)表示,互動性活動如打電玩、瀏覽社羣媒體、網購和賭博,是最不利於睡眠的螢幕使用方式。這些行爲會刺激大腦的獎賞系統,讓人清醒不眠,甚至整晚黏在裝置上。
哈特斯汀博士表示,帶來正向獎賞的數位活動,例如與朋友聊天、傳訊息或玩遊戲,以及令人不安的活動,例如不斷滑看令人焦慮的新聞文章或影片,都會以某種方式刺激大腦,使人難以入睡,她說:「你可以關掉裝置,但你沒辦法關掉大腦。」
至於其他形式的螢幕使用(如看電視或閱讀)如何影響睡眠,目前尚無一致共識,哈特斯汀博士指出,而且這也可能取決於你在裝置上看的或讀的內容。
哈維教授表示,開始一本新的、充滿懸念的小說或影集,很可能比重讀或重看一部老的、令人安心的作品更干擾睡眠。如果你已經知道結局,會更容易關掉電視或電子書,進而入睡。
對於那些在睡前容易陷入負面思緒循環的人來說,看某些類型的電視節目或電影,或在平板上閱讀一些放鬆的內容,可能反而有益。內容應該要足夠有趣,能讓他們暫時擺脫負面思緒,但同時又要無聊到不會讓他們熬夜。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專治失眠的心理學家普拉瑟(Aric Prather)表示「甜蜜點」似乎是一些輕鬆、熟悉的內容,例如有劇本的喜劇。他說,他的一位病人對抗「反芻思緒」的首選就是影集《費城永遠陽光燦爛》(It’s Always Sunny in Philadelphia)。
哈特斯汀博士則提醒,無論你選擇看或讀什麼,儘量避免在牀上進行。這種區隔有助於讓大腦將「牀」與「睡眠」連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