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本招手!美擬開放盟國造軍民兩用船 扳回對中劣勢

▲美國海軍部長向日本提議協助軍民兩用船隻建造。(圖爲美海軍伯克級驅逐艦III型盧卡斯號(Jack H. Lucas ,DDG-125)/美國海軍)

記者張靖榕/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力排衆議,任命毫無海軍經驗的億萬富豪、競選大金主費蘭(John Phelan)擔任美國海軍部長。毫無軍事背景的費蘭提出的「創新策略」,傳獲川普首肯,美國政府如今擬放寬傳統限制,鼓勵日本企業投資美國西海岸造船業,並由日本協助製造美國軍民兩用船隻。

綜合報導,面對中國如「下餃子」般大量建造艦艇的態勢,美國海軍坦言造艦能力已遠遠落後。美國海軍先前的「中美海軍戰力比一比」報告指出,中國造船廠年產能高達2320萬噸,美國則不到10萬噸,差距高達232倍。美國智庫也從2023年起屢次警告,中國透過軍民合一的造船模式,更加擴大海軍優勢,美國如今也開始言是使否允許盟國協助建照軍民兩用船艦。

費蘭28日訪問日本期間,向防衛大臣中谷元提出具體建議,希望日本協助建造美國軍民兩用船舶,並鼓勵日本企業將獲利與資金投資到美國西海岸造船業。《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指出,川普相當中意這個「創新方法」,費蘭並計劃會晤日本企業代表考察造船廠。

目前,美國《瓊斯法案》(Jones Act)及《伯恩斯・托爾弗森修正案》(The Byrnes-Tollefson Amendment)對造船產業設有限制,爲保護本土造船業,限制軍艦與沿海商船必須在美國建造。然而,美國造船業卻因技術工人短缺、工會過於頑固,產能不足及掠奪性承包制度,使造船業長期陷入「永無止境的危機處理狀態」,難以應對中國日益強大的造艦能力。

爲突破困境,美國國會今年3月初提出《海軍準備狀態保障法》,開放盟國如日本、韓國協助建造美國海軍艦艇,條件是造價須低於美國,且不得涉及中資。若能順利推行,預期將有助於強化美國造艦實力,配合美軍艦艇本身的品質優勢,有望削弱中國海軍在數量上的領先地位。

不過《日本經濟新聞》分析指出,日本造船廠至2028年前排程幾已滿載,缺乏擴產空間,加上美國缺工、高工資及不同企業文化等挑戰,恐怕短期內難以迅速增產。部分專家認爲,若涉及安全保障與區域政治議題,日本政府仍可能以政策性投資方式參與,但成效有待進一步觀察。

根據希臘海運公司Intermodal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全球新船訂單中,中國佔62.42%,韓國佔21.39%,日本佔8.83%。在現實壓力下,美國透過盟國支援重振造艦實力,已成爲對抗中國海上優勢的重要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