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鄉情/謝育諮養鱉 走出新道路
謝育諮養狗看顧家中養鱉池,身邊總有10多隻狗,也因此開發鱉骨粉製成狗餅乾,大受歡迎。記者潘奕言/攝影
曾獲百大青農的謝育諮返鄉接下父親養鱉事業,不但發揚光大更多角化經營。除開發鱉蛋孵化盒教材,將鱉甲骨磨粉製作狗餅乾熱銷,也推動食農教育,走出產業新道路。
鱉池是謝育諮兒時的遊戲場,挖鱉蛋、撿鱉殼或在乾涸池中玩泥巴、焢土窯,充滿童年回憶。長大後她赴英國攻讀行銷碩士,學成返臺工作一陣子,決定接下家業。
臺灣曾是養鱉大國,大量銷往日本,不過養殖密度高,容易染病死亡,有鱉農投藥卻造成藥物殘留,中斷外銷機會,謝育諮接手家業後堅持不用藥,過程整池鱉曾死了8成,欲哭無淚,但最終養成的鱉品質絕佳,並通過藥檢,成功打回日本市場。
她從小與鱉爲伍,把鱉當寵物,悉心針對不同時期的鱉調配食物,還爲生產完的鱉「做月子」。也採鱉蝦「輪作」,讓水池底泥更健康,養的鱉不易生病。而養一池鱉最快3年才能出貨,她的經營策略是下單才養,她認爲計劃性生產,風險較小。
過去鱉如果死亡,老輩鱉農會以水流沖洗腐肉到剩下骨骼,曝曬後賣中藥商製藥。但她發現,狗狗特別愛啃鱉甲骨,爲避免狗啃時刺傷,她把鱉甲骨磨粉並添加紅蘿蔔、豬肝等食材製成「狗啃啃」狗餅乾,意外大受歡迎。
謝育諮也研發鱉蛋孵化盒,與小朋友分享幼鱉從蛋中破殼而出的喜悅。7、8年前更推廣食農教育,帶更多人認識並體驗鱉這獨特的生物,她笑說「看到小朋友的笑顏,是我繼續向前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