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分紅險演示收益將設上限
在“低保證、高浮動”的特點下調整客戶收益預期
新快報訊 近日,香港保監局發佈指引,自今年7月1日起,對分紅險保單的演示利益設置上限。分析指出,監管此番舉措是爲了調整客戶對於分紅險收益的合理預期,防止險企激進經營。
分紅險受內地消費者青睞
根據指引,香港保監局要求港元分紅保單的客戶預期收益率不得超過6%,非港元分紅保單的客戶預期收益率不得超過6.5%。
與內地產品相比,香港分紅險具有“低保證、高浮動”的收益特點。泰康長壽時代研究院研究成果指出,香港壽險市場以分紅終身壽險產品爲主,並在疫情後取代重疾險,成爲最受內地消費者青睞的產品。香港儲蓄分紅險的保證收益較低,IRR(即實際收益率)一般在0.3%-0.5%,而長期的潛在總回報遠高於內地,預期總回報IRR可超過7%。
以某款香港分紅終身壽險爲例,選擇5年交費,每年繳納保費1萬美元,第40個保單年度對應的保證收益IRR和預期總回報IRR分別爲0.32%和6.36%。
一位內地保險代理人告訴記者,近年內地人身險預定利率連續下調,目前分紅險預定利率上限爲2%,長期持有並在分紅實現率達到預期的情況下,預期總回報IRR可超過2.5%。相比之下,香港分紅險的吸引力明顯更大。
香港保監局披露的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內地訪客赴港投保的新單保費爲466億港元,同比下降0.4%,其中帶有儲蓄性質的終身壽險佔保單數目的59%。
在售產品仍可繼續銷售
上述代理人表示,作爲收益浮動型產品,若分紅險的紅利實現率未達預期,保單收益差距過大可能會引發糾紛。
記者梳理髮現,雖然多款香港分紅險連續數年的紅利實現率超100%,但也有部分產品的分紅水平與預期相去甚遠。以香港保誠分期交費的特級雋陞儲蓄保障計劃爲例,從2023年分紅實現率來看,2017年生效保單的歸原紅利和特別紅利現金價值分紅實現率分別爲34%和50%。
北美準精算師Alex表示,香港保監局此次“限高”是爲了調整客戶對於分紅險收益的合理預期,防止保險公司激進經營給行業帶來口碑風險,保護消費者權益,同時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但從市場的層面,香港保險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不會因此出現本質性的改變,“內卷”的方向可能會轉移到其他層面,比方說佣金、客戶優惠、產品回本時間、保證收益率等,這些新的競爭可能會迫使監管出臺更多的指引去規範市場,直到市場達成新的平衡。
Alex認爲,從實操層面,上述調整隻影響分紅險保單的利益演示方式,不改變現有分紅險的投資邏輯和分紅邏輯,因此在售產品仍可繼續銷售,不需要下架停售。
有香港保險代理人表示,受相關消息的影響,近期香港分紅險的熱度可能會有所提高。對於內地訪客來說,投保香港分紅險前應清楚瞭解前期退保可能會造成保費損失,此外還需關注此類投資的匯率風險等。
新快報記者 林廣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