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鄭明典實力嚇到教授 林之然秒變小迷弟
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在美國留學時期留影。圖/鄭明典提供
大學長鄭明典和小學弟林之然,在臺大大氣系都曾有過低迷時光,靠建構知識體系重建興趣。臺大書卷獎五連霸的鄭明典建議也曾拿書卷獎的小學弟留學,把臺灣沒有的觀點帶回來。
問:兩位念大氣系時,是否曾覺得與期待有落差?
鄭:我大一時確實滿失望,覺得好像沒學到什麼新東西。當年臺大大一許多科目是在複習高中,對我毫無挑戰性,那時看大氣科學概論一直強迫背專有名詞,也覺得蛤,怎麼到大學還是這種填鴨式的背誦?不過現在我覺得這方法很好,因爲沒背好專有名詞,就沒法處理相關問題。
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前排左二)大學常拿書卷獎。圖/鄭明典提供
鄭當研究助理讀論文 開始懂科學
但當時我因爲失望,大一下已對學習失去興趣,大二有好幾科都是老師給的六十分同情分。直到大二下才出現轉捩點,就是蔡清彥老師找我當他研究助理,指定我直接念研究論文。
研究論文都有導論、有研究目的,研究的問題也有很多參考資料,我因爲這樣開始培養思考脈絡。剛開始看論文,我不清楚脈絡是什麼,順着參考資料去找,就覺得哇,找到邏輯線與相關性,慢慢串起知識架構,開始享受讀論文及之後的小組討論。我到這階段才知什麼叫科學。
也是從大二下,我每學期都拿書卷獎。我沒刻意爭取分數,但研究論文裡都會提出新問題,當你真的享受學問、享受唸書,你根本不需要人催促,看到問題就會覺得不舒服,會自己找資料。
我們大氣系有個小圖書館,放很多原文書,我大三、大四幾乎把那些書翻完,那是我進步最快的時期。當時有位老師上課學生都聽不懂,分數都只有六、七十分,結果很奇怪,老師給我九十八分。原因就是他用來教課的書,應該就是我在圖書館也翻過的《邊界層氣象》。當時他沒說他教課的依據,教時也很跳躍,但我因爲翻過,雖然他亂跳,還是知道他在講什麼。
林:(崇拜看局長)好厲害,我再跟局長請教那本書的資料。
鄭:我就是興趣而已,就翻下去就看,不懂的就去學。我畢業時,臺大剛好成立大氣研究所,老師說我實力已比博士班學生都高,建議我到國外留學,我到UCLA(洛杉磯加州大學)後,那邊的老師也說我邊界層實力怎麼這麼強,是怎麼學的?其實我就是把圖書館的書都翻遍而已。但那真的就是享受,完全沒壓力。我覺得你有這能力,將來也可走這條路。
林之然成績優秀,因爲對大自然變化感興趣,棄臺北醫學院選擇就讀臺大大氣系。圖/林之然提供
林跟着老師研究討論 更激發興趣
林:局長說的我也有同感。我大一有些科目和大氣系本科沒那麼相關,或是上一些通識課覺得不那麼有趣時,都會覺得自己有點像被課業或成績追着跑。不過現在的大氣科學概論沒像以前那麼填鴨,都是在氣候如何達成平衡的框架下鋪陳內容。大二、大三的動力或物理相關課程也會激發我興趣,比如作業問了個問題,讓我有動力想完整講清楚;同學也會一起合作,處理手邊資料來解決問題。我對這樣的課程比較有興趣,後來的成績表現都比大一好。
我也從大二下開始接觸一些研究,滿認同局長說看了研究論文,以及跟老師做研究的討論過程中,會對專業學科更有興趣。
個性有點靦腆的林之然,進入高中後選擇加入民謠吉他社,還曾參加過社團的成果發表。圖/林之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