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變產品 教授當“創客”

曾幾何時,大型液化天然氣(LNG)工藝及裝備技術一直被西方國家壟斷,國內缺乏成熟的纏繞管式冷箱(MCHE型)LNG工藝技術及核心裝備技術支持。

如今,天然氣液化所涉及的關鍵核心工藝及主設備技術難題,在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蘭州交通大學LNG低溫裝備研究所所長張周衛教授及其團隊的努力下得以攻克。

“得益於學校的科研倍增計劃,科技成果轉化效能進一步提升,全校科研人員的內生動力得到了激發。”張周衛說。

近年來,蘭州交通大學推出科研倍增計劃,通過構建績效考覈體系、培養技術經紀人以及深化產學研合作,形成“科技成果轉化—雙創孵化—產業落地”三位一體協同生態,暢通科技成果轉化人才選拔、教育、使用全鏈條,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科技成果只有轉化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我們相繼出臺了系列辦法,明確科研人員可享受現金獎勵、作價入股等權益,並將科研人員收入與成果轉化效能深度綁定,形成壓力與激勵並存的創新生態。”該校社會服務與成果轉化中心主任伍忠東表示,針對科研人員“重研發、輕轉化”痛點,學校設立專利轉化引導基金,建立“技術經紀人全週期陪伴”模式,讓科研目標與產業需求緊密對接。數據顯示,2024年學校科研經費到款額比2023年增長40.7%。

“這一體系由專業隊伍對接市場需求,參與成果評估、商業談判,爲科研成果的轉化提供了全方位支持。”伍忠東舉例介紹,該校機電工程學院教授和振興團隊研發的“軌道交通網孔式高阻尼彈性墊板”技術,通過技術經紀人機制快速匹配企業,縮短了技術到產品的週期。如今,這項成果已應用於朔黃重載鐵路,以及深圳、青島等城市的軌道交通線路。

近年來,蘭州交通大學不斷深化校企合作,與中鐵建工、甘肅建投交通建設有限公司等行業頭部企業建立校企聯合科研機構,同時着力打造甘肅省太陽能光熱產業研究院和甘肅省集成電路產業研究院,以企業創新需求爲導向,搭建“一院N企”高能級轉化平臺,實現科技項目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有效融合。

此外,蘭州交通大學以國家大學科技園爲樞紐,進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和效果,爲科研人員和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支持。“目前,在園企業共計158家,在孵企業51家,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3家。”科技園辦公室主任廖志江介紹,入駐科技園科技型企業2024年產值達3.5億元,直接帶動就業2200人。

“我們將繼續深化政產學研合作,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工程等特色學科的優勢,根據地方重點產業鏈需求,配置學校科技資源,構建學校‘實驗室—中試—產業’全鏈條科技服務體系,把蘭州交通大學打造成區域科技創新策源地,用更多科技創新成果服務甘肅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蘭州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狄生奎表示。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22日 第02版

作者:本報記者 尹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