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於1.7億輛燃油車停駛一年→ “水電入蘇”助江蘇碳減排超6億噸
交匯點訊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4日一早從國網江蘇省電力獲悉,依託三大“水電入蘇”工程,江蘇累計接收西部清潔水電已逾7000億千瓦時,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億噸、1.7億輛2.0升排量的燃油車停駛一年。
這一成果不僅爲江蘇經濟注入綠色動能,更成爲全國“雙碳”戰略落地的典範。
作爲經濟強省,我省年用電量位居全國前列,但省內能源資源相對匱乏,難以滿足迅速攀升的用電需求。因此依託我國“西電東送”戰略,從省外引入清潔能源,成爲破解發展瓶頸、實現綠色轉型的關鍵路徑。
三大“巨頭”究竟是哪些?從哪裡輸送電能往哪裡去?
2003年,國家“西電東送”主動脈、三峽首條外送輸電通道——±500千伏龍政直流工程(龍泉至政平直流輸電工程)投運,已累計送電江蘇超2500億千瓦時。
2012年,江蘇首條特高壓“電力高速公路”—±800千伏錦蘇直流工程(起點四川落點江蘇省蘇州市)建成投運。
截至今年3月底,該重大工程已累計輸送電量近4100億千瓦時,成爲全國首條輸送電量破4000億千瓦時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極大緩解了江蘇地區用電緊張局面。
隨着國家“雙碳”目標的提出,我省能源綠色轉型步伐不斷提速。
2022年,全球首個特高壓混合級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800千伏建蘇直流工程正式竣工投產。
截至目前,該工程已向江蘇輸送清潔電能近600億千瓦時。至此,三條直流輸電工程構建起西南水電入蘇的“綠色動脈”,累計爲江蘇減少碳排放超6億噸。
6億噸減排的背後,是一本能源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的“綠色發展賬本”。
2003年之前,江蘇能源結構以煤炭等化石能源爲主,全省全社會用電量中的清潔能源佔比不足5%。2003年後,隨着新能源發展不斷提速和西南水電的不斷引入,江蘇全社會用能的含綠量不斷提高。
至2024年,江蘇全社會用電量中的清潔能源佔比已經超過30%。
“減少碳排放6億噸,相當於1.7億輛2.0升排量的燃油車停駛一年,按2024年全國碳市場碳排價格最低價69元/噸來計算,減排價值已超414億元。”國網江蘇電力調控中心繫統運行處處長劉林介紹。
此外,近年來江蘇積極推進省間風光綠電交易,山西、華北、新疆等地的風光綠電通過雁淮、錫泰等特高壓通道跨區輸送至江蘇。2024年江蘇省間綠電交易佔比從10%提升至近60%,進一步提升全社會用電“含綠量”,增強外貿企業產品競爭力。
如今,外貿企業成爲綠電交易主力軍。2024年江蘇外貿出口達3.65萬億元,增長8.3%,其中,外貿企業綠電消費已佔綠電交易總量的72.73%。
相關負責人透露,預計到2027年,江蘇可再生能源接網消納規模將達到約13000萬千瓦,將進一步助力長三角地區加快實現“雙碳”目標進程。爲此,國網江蘇電力將加快規劃建設揚鎮直流、南通—蘇州GIL過江通道加強等工程,應用“嵌入式”直流、“交流改直流”、移相器等技術,提升北電南送輸電能力和省內綠電消納能力。加速長三角“雙碳”進程,爲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勁的綠色引擎。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倪敏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爲信息發佈平臺,如您認爲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