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 | 田園風景美 村民日子甜

(原標題:鄉村振興 | 田園風景美 村民日子甜)

富民石橋村:七彩村莊迎客來

石橋村草莓 供圖

富民縣永定街道南營村委會石橋村因獨特的彩繪風景、四季果園和鄉村產業,被遊客稱爲“七彩石橋”。近年來,石橋村探索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拓寬村民致富渠道,過去的“空殼村”發展爲“百萬元實體村”。

草莓產業是石橋村推進產業振興的一個重要支點。“以前村民主要種玉米,每畝收入約1000元。”村幹部胡藹玲介紹。2013年,南營村開始種植草莓,併成立富民九峰草莓產銷專業合作社,通過“企業+家庭農場”模式,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我種草莓已有四五年,目前種了20畝,每年收入20萬元左右。”村民楊清林說。村集體經濟不僅盤活了閒置土地,更增加了村民的土地流轉收入和勞務收入,拉動了當地餐飲、住宿、農家樂等發展。

從種植草莓開始,村裡改變傳統種植方式,發展特色農業,陸續種植了紅李、食用玫瑰等作物,村民收入翻了好幾番。

走進石橋村,一面面彩繪牆點綴在村子的各個角落,讓人彷彿置身於畫卷中。“我們村子被稱爲‘七彩石橋’,粉紅、湖藍、檸檬黃……整個村莊從房屋到景觀都融入了色彩。”南營村黨總支書記楊雲介紹,彩繪牆不僅扮靚了村莊,還讓村子成了“網紅打卡點”。

2015年,南營村黨總支發動石橋村黨員帶動54戶村民入股510萬元,成立了富民南西橋旅遊文化開發有限公司,合作開發旅遊資源、打造鄉村品牌,以“村黨總支+村民入股+政府投入+公司運營”模式打造南西橋生態休閒園,建設集民俗文化開發、鄉村生態旅遊、農業觀光體驗、康養休閒度假於一體的鄉村旅遊康養基地。

如今的石橋村,春夏秋冬景色各異,四季水果暢銷市場,各地遊客紛至沓來,振興道路越來越寬。

雲報全媒體記者 熊明

龍陵勐糯鎮:種好黃瓜助增收

黃瓜豐收 供圖

眼下,龍陵縣勐糯鎮海頭村的黃瓜大棚內,翠綠的黃瓜掛滿藤蔓,處處瀰漫着黃瓜的清香。

“黃瓜生長週期短、採收時間長。今年黃瓜長勢喜人、品質上乘,預計將會迎來新年的第一個豐收季。”種植戶連國慶看着眼前的黃瓜笑着說。

勐糯鎮黨委副書記匡源國介紹,海頭村結合實際情況,與大理耘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發展黃瓜種植。當地建設大棚66個、種植黃瓜200餘畝,採用黃瓜和苦瓜套種的模式,保證大棚全年利用、農戶全年增收。黃瓜成熟期能帶動海頭村50餘名羣衆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連國慶以提供土地、土地租金、勞力等方式入股合作社,由公司賒墊物資、提供技術,並以每年10%進行成本回收。在黃瓜管理方面,澆水和施肥都由滴灌系統解決,農戶只需要打杈修枝,做好管理。“政府牽頭引進這個項目,爲我們降低了投資風險,增加了收入。”連國慶說,“今年我家種植了4畝黃瓜,現在已採摘5噸多了,每噸能賣4800餘元。”

勐糯鎮綜合保障和技術服務中心主任鄭亞羽介紹:“我們採用‘龍頭企業+村辦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實行種苗統一、種植技術統一、農業投入品統一、品牌統一、市場統一的‘五統一’合作模式,確保產品質量好、銷路通、利潤大。預計帶動29戶農戶戶均增收10萬餘元,合作社收入80餘萬元。”

下一步,勐糯鎮將繼續發揮區位、土地、資源、氣候優勢,全力促進蔬菜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品質不斷提升、效益不斷提高,真正讓蔬菜產業成爲引領農業規模化發展、帶動羣衆增收致富的樣板產業。

雲報全媒體記者 李建國 通訊員 李江濤

瀾滄上允鎮:“百天”馬鈴薯產值高

採收馬鈴薯 供圖

在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上允鎮院士研究生培訓班學員周學珍家的田地裡,周學珍正和家人忙着將剛挖出來的馬鈴薯分揀、裝袋、搬運,一個個黃澄澄的馬鈴薯映襯着豐收的喜悅。

“我家種了16畝馬鈴薯,這個產季畝產近3噸,批發價每公斤3元。這批馬鈴薯上市早,澱粉含量高、品質好,而且個頭、形狀俱佳,很受消費者歡迎,每天拉1噸去街上都不夠賣。”周學珍高興地說,她家種植馬鈴薯已經五六年了,今年價格特別好。2024年10月初,周學珍家種下了“德薯7號”“德薯72號”“紅薯88”等多個品種,經過100多天的精心管護,終於在春節前後錯峰上市,產值預計可達15萬餘元。

周學珍是上允鎮上允村下城一組的村民,過去家裡的田地只種植蔬菜和水稻。後來,周學珍打聽到朱有勇院士團隊到瀾滄縣辦培訓班,不僅包吃包住包教種馬鈴薯的技術,還免費發馬鈴薯種薯,周學珍趕緊報名參加了培訓。從“院士班”學習回來後,周學珍轉變種植思路,通過機械化管理、科學化種植,上半年種植水稻、下半年種植馬鈴薯,閒置的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增收的渠道也多了起來。

近年來,上允鎮立足豐富的農業資源稟賦和發展潛力,積極探索發展特色種植業,大力推行“多產業+”高效輪作。通過引導羣衆盤活土地、流轉土地,利用農作物採收後的冬閒農田,瞄準冬種糧食作物的空缺,促進一田多收,讓冬閒田轉變爲“增收田”,助力上允鎮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上允鎮種植冬季馬鈴薯400餘畝、油菜1400餘畝,大蔥、茄子、捲心菜、辣椒等冬農蔬菜3000餘畝。

雲報全媒體記者 胡梅君 通訊員 魯昱穎 周麗青

永勝片角鎮:地熱經濟火“出圈”

當地羣衆自營的溫泉度假村

永勝縣片角鎮達旦河沿線地熱資源豐富,自然溢出的熱泉星羅棋佈,成爲片角鎮發展旅遊的天然寶藏。魯地拉電站的建成,使得濤源鎮、片角鎮一帶金沙江呈現出“高峽出平湖”的壯美景觀,山水相依,美不勝收。

憑藉資源優勢,片角鎮精心打造了熱河紅、適度居等10多家溫泉產業實體,大力發展溫泉旅遊度假產業,這些度假地交通便利,區域優勢明顯,環境清幽宜人,建成後迅速吸引了大量省內外遊客前來康養、度假。

來自楚雄彝族自治州的遊客覃芳是片角鎮的常客,今年已是她第三次組團來此康養。“每次都會停留兩三天。在這裡不僅能享受溫泉帶來的愜意,還能欣賞旖旎的金沙江風光,品嚐極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覃芳說。

鄉村康養旅遊產業的興起,帶動了當地住宿、餐飲等相關產業快速發展。片角鎮結合黑山羊、雞、肉牛養殖,以及野山藥種植業等特色產業,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菜餚。其中,片角熱河野山藥、熱河大肥羊、熱河野生菌等菜品,就地取用新鮮食材,採用獨特烹飪方法,深受遊客喜愛。

熱河紅溫泉莊園負責人胡興洲介紹,熱河村地處金沙江干熱河谷區,冬天氣候溫潤,吸引了大量省內外遊客來此過冬。“不少旅居客一住就是1個多月。從春節前開始,前來康養旅遊的人便絡繹不絕,客房天天爆滿,以本地食材爲主的熱河野山藥等特色菜餚備受追捧。”胡興洲說。

目前,片角鎮共有50多家餐館、民宿,每年接待遊客12萬人次。

雲報全媒體記者 李鐵成 通訊員 萬志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