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搶籌”圖譜:一季度舉牌12家公司超去年半數 高股息策略成核心抓手

3月25日晚間,港交所披露數據顯示,瑞衆人壽於3月20日斥資約3191.53萬港元增持中國神華H股100萬股,每股作價31.9153港元。此次增持後,瑞衆人壽對中國神華H股的持股比例爲5%,合計持有約1.69億股。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瑞衆人壽近10天內的第二次舉牌——3月12日,瑞衆人壽剛剛完成對中信銀行H股的舉牌。

今年以來,險資在資本市場表現尤爲活躍。據統計,年內已有12家A股及H股上市公司獲險資舉牌,其中銀行股成爲重點佈局對象,中信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農業銀行和杭州銀行等5家銀行先後被納入險資持倉名單。

市場分析指出,險資作爲長期“耐心資本”的加速入場,對穩定A股和H股市場具有顯著意義。其大額增持不僅能夠提升個股流動性和交易活躍度,還能通過長期持有增強股價抗波動能力,發揮“壓艙石”作用。

H股是險資佈局重點

港交所最新披露信息顯示,瑞衆保險於3月12日增持300萬股中信銀行H股,耗資約1783.2萬港元,增持完成後,其持倉數量達7.44億股,佔該行H股股本的5%,持倉市值超過46億港元。

瑞衆保險近年來在資本市場動作頻頻。除上述兩家公司外,瑞衆保險還於2023年7月和8月先後舉牌龍源電力H股和中國中免H股,對二者H股持股比例均達5%。其中,其對龍源電力H股的持股比例在去年12月進一步突破15%。

與此同時,平安系險資今年也大舉加倉H股銀行板塊。平安人壽先後對郵儲銀行H股、招商銀行H股和農業銀行H股進行舉牌,並通過持續增持擴大持股比例。其中,招商銀行H股更是在兩個月內被平安人壽兩次舉牌。港交所披露的信息顯示,平安人壽曾在1月10日舉牌招商銀行H股,所持該行H股數量佔該行H股總數的比例突破5%。3月13日,平安人壽增持607.75萬股招商銀行H股股份之後,持股比例於當日達到該行H股股本的10%。這意味着,招商銀行H股成爲年內唯一被二次舉牌的銀行股。

港交所披露信息顯示,多家保險機構近期持續加碼港股投資。除瑞衆保險和平安系外,新華人壽今年舉牌杭州銀行,陽光人壽增持中國儒意H股,長城人壽更是一舉舉牌中國水務H股、大唐新能源H股、新天綠色能源H股和秦港股份H股四家上市公司。

3月18日,中國人壽發佈重大資產置換公告,擬以其持有的電投核能26.76%股權認購電投產融新發行股份43.3億股。交易完成後,中國人壽及一致行動人對電投產融的持股比例將升至25.054%,觸發舉牌。本次交易不存在現金支付情況,是以資產置換方式進行。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國人壽繼2023年1月舉牌萬達信息後,時隔兩年再次舉牌上市公司。

從當前披露的數據來看,今年險資舉牌呈現明顯的市場偏好和行業特徵。從市場分佈看,港股成爲險資舉牌的主戰場,在12家被舉牌上市公司中,H股佔據10席,A股僅2家。從行業分佈來看,銀行板塊最受險資青睞,佔比超過40%;公用事業和能源類公司緊隨其後,成爲險資重點佈局的領域。

對於險資今年密集舉牌的現象,華西證券非銀分析師羅惠洲指出三大核心動因:首先,在低利率和資產荒的背景下,險資面臨潛在的“利差損”壓力,通過權益投資增厚收益具有現實必要性;其次,新會計準則下,舉牌後的會計計量方式變更有助於提升險企利潤表的穩定性;第三,政策層面持續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今年1月六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要求提升保險資金投資A股比例,爲險資舉牌提供了政策支持。

羅惠洲補充表示,值得關注的是,銀行股成爲險資配置的重點,主要基於三方面考量:一是銀行股普遍具備低估值特徵,投資安全邊際較高;二是銀行股尤其是國有大行具有穩定的高分紅特性;三是銀行業經營穩健,與險資追求長期穩定收益的投資理念高度契合。

耐心資本入市潮起

險資的舉牌熱情其實從去年開始就有所顯現。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險資舉牌次數達20次,涉及19家上市公司,兩項指標均刷新近四年紀錄,顯示出險資配置權益資產的強烈意願。

從參與主體來看,長城人壽以2024年全年7次舉牌成爲掃貨“主力”,新華保險和太保壽險緊隨其後,各自完成3次舉牌操作。

東吳證券研究指出,2024年是近十年來第三次險資舉牌高峰。縱觀2015年~2024年,險資累計舉牌162次,其中2015年舉牌62次、2020年舉牌26次、2024年舉牌20次,是三次舉牌高峰。

三輪險資舉牌潮呈現顯著差異化特徵。2024年舉牌潮主要呈現三大特點:一是標的精選,重點配置H股市場中公用事業、交通運輸、環保、電力設備和銀行等高股息、防禦性板塊;二是資金審慎,35%的舉牌案例採用自有資金,其中長城人壽是主要代表;三是主體集中,以中型險企爲主要參與力量。

相比之下,2015年的舉牌潮則呈現截然不同的特徵:以國華人壽爲代表的中小民營險企成爲主力軍,舉牌對象主要集中在商貿零售、房地產和銀行等板塊。值得注意的是,該輪舉牌往往帶有較強的戰略意圖,部分案例旨在獲取被投企業的控制權。這一輪舉牌潮的興起主要受三大因素驅動:一是萬能險業務的快速擴張提供了充足資金;二是相對寬鬆的監管環境;三是會計準則的便利性。但隨着監管部門對萬能險和險資舉牌的監管趨嚴,這輪激進的投資浪潮最終退去。

2020年險資舉牌潮呈現出與前後兩輪顯著不同的特徵。在這一輪投資熱潮中,以中國太保和中國人壽爲代表的大型保險機構成爲市場主導力量。從投資標的來看,雖然同樣聚焦H股市場,但行業選擇上更傾向於銀行、有色金屬和房地產等週期性板塊。在投資方式上呈現出多元化特點,除傳統的二級市場舉牌外,還通過參與IPO基石投資、定向增發認購等渠道進行佈局。值得注意的是,該輪舉牌的資金來源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主要依託保險責任準備金進行投資配置。

今年一季度還沒有結束,險資舉牌上市公司數量已達12家,這一數據已超過去年全年舉牌總量的半數,顯示了保險資金對權益市場的強烈信心。值得注意的是,本輪舉牌隊伍呈現顯著擴容,除去年活躍的中型險企外,平安人壽、中國人壽等頭部險企也紛紛加入舉牌行列。

業內專家指出,險資作爲“長線資金”的持續入場具有多重積極效應。排排網財富研究員卜益力分析認爲,一方面,長錢的持續流入將爲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性,有助於提升市場的活躍度和交易量。另一方面,長投策略的形成將有助於提升市場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爲市場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值得關注的是,3月20日,中國平安管理層在業績會上表示,中國平安已申請並獲批開展長期股票投資試點,正在積極推動和落地,在投資配置策略上,既有高分紅高股息資產,也有相對波動比較高的成長型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