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險資舉牌繼續升溫 年內已有四家險企舉牌5家公司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葉麥穗 廣州報道險資舉牌又來了,2月21日,香港交易所的信息披露顯示,長城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人壽”)躍升爲中國水務第三大股東,其持股比例已突破5%的舉牌線,引發市場關注。

據悉,這已經是2025年舉牌上市公司的第四家險企。在此之前,平安人壽舉牌郵儲銀行和招商銀行,新華人壽舉牌杭州銀行,陽光保險舉牌中國儒意。

更傾向H股

對於險資頻頻舉牌,業內人士認爲,其背後的核心驅動力源於低利率環境下,險企面臨潛在的“利差損”壓力,有進一步增厚投資收益的現實需求。一直以來,債券都是險資配置的主力品種,大多險企對債券的配置比例都在50%以上,但近年來長端利率持續走低,截至2月21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跌至1.73%,3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跌至1.92%,險資的配置壓力增大。如何找到更高收益的替代品,進一步優化投資端收益率,這些問題已不得不重視。

就在長城人壽舉牌前的一個月,1月27日,陽光人壽公告,該公司通過參與中國儒意非公開發行,認購中國儒意6.54億股股票。陽光人壽表示,該公司交易前已直接持有中國儒意4.88億股普通股,佔中國儒意交易前已發行股本的3.40%。本次交易後,陽光人壽合計持有中國儒意11.42億股普通股,占上市公司交易後擴大總股本的7.15%,由此觸發舉牌。

此前的三次舉牌,險資則都“落子”銀行股。 2025年險資舉牌,是平安人壽打響,並且“花落兩家”。今年1月15日下午,平安人壽發佈“關於委託投資郵儲銀行H股的舉牌信息披露公告”。公告顯示,平安資管受託的平安人壽公司資金,日前投資了郵儲銀行的H股股票。相關投資於2025年1月8日達到郵儲銀行H股股本的5%。根據香港市場規則,觸發平安人壽舉牌。

兩天後的1月17日,其又公告稱,1月10日,平安人壽在場內增持189.25萬股招行H股。增持後以“實益擁有人”身份持有超過2.3億股招行H股股份,佔該行H股總數突破5%。

此外,新華保險舉牌杭州銀行也頗受業內關注,這是《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落地後首次險資舉牌。新華保險表示,公司率先響應國家關於進一步加大中長期資金入市力度的要求,入股杭州銀行是新華保險以實際行動體現國有企業擔當的舉措。同時,公司對中國銀行業以及杭州銀行的長期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

整體來看,今年險資舉牌偏向H股,舉牌的5家公司中,除了杭州銀行是A股之外,其餘四家則都是H股。

去年舉牌次數創近4年新高

險資的舉牌熱情其實從去年開始就有所顯現,2024年全年, 險企舉牌20次,涉及19家上市公司,不管是舉牌次數和被舉牌上市公司數量均創下近4年新高。據不完全統計,長城人壽成掃貨“主力”,接連舉牌了7家上市公司,包括綠色動力H股、贛粵高速、江南水務、城發環境、無錫銀行、秦港股份、大唐新能源。新華保險和太保壽險並列第二,均舉牌三家公司。

東吳證券的研報顯示,2024年是近十年第三次保險資金舉牌潮。2015-2024年期間累計有162次保險公司舉牌,其中2015年(62次)、2020年(26次)和2024年(20次)是三次舉牌高峰。

三次舉牌潮特徵不一,2024年主要關注H股高股息標的,買入標的主要是以公用事業、 交運、環保、電力設備、銀行等。資金來源多是以自有資金爲主,根據東吳證券統計,去年有35%的舉牌案例使用自有資金,主要是以長城人壽爲主。參與舉牌的公司也多是中型規模。

其他兩次“舉牌潮”則各自有不同的特點,2015年以國華人壽等爲代表的中小民營險企是舉牌主力,舉牌對象集中於商貿零售、房地產和銀行業,部分舉牌行爲帶有控制被投資企業的目的。2015年激進的舉牌行爲主要是受到萬能險業務快速擴張、寬鬆的政策環境以及會計準則便利等因素推動,後續伴隨萬能險及險資舉牌監管趨嚴而退潮。

2020年的舉牌由大型險企牽頭,以太保和國壽爲代表,舉牌對象也是以H股標的爲主,但涉及行業主要是銀行、有色金屬和房地產。此外投資方式上,2020年的險資有部分爲IPO基石、定增認購等方式。資金來源上,2020年主要使用保險責任準備金進行投資。

未來會進一步增持具有高分紅公司

對於險資高漲的舉牌熱情,華泰證券分析師李健的觀點認爲,保險投資當下面臨新會計準則和低利率的雙重挑戰。對於收益下行風險,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固然在於降低負債成本,但資產端依然可以有所作爲。首先,李健認爲保險投資應強化配置理念,以降低新準則下經營業績的波動性;其次,重視利息和股息收益,降低對資本利得的依賴。利息和股息屬於可重複發生的現金收益,他認爲是險資投資收益的中樞和壓艙石。資本利得不穩定,且長期看對收益增厚貢獻有限。投資高息股可以起到改善配置、增加股息一舉兩得的作用。

政策層面亦釋放積極信號。中央金融辦等六部門近期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旨在重點引導商業保險資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等中長期資金進一步加大入市力度。政策引導下,險資頻頻入市。

華創證券研報稱,由於負債資金安全性要求,險資需要保持投資風格的穩健性,紅利股爲險資在權益類資產中提供了類債現金流的替代資產。且在新金融工具準則下,長期持有紅利股獲取分紅現金流的方式能夠以FVOCI(以公允價值計量,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不影響淨利潤)計入報表,公允價值波動不影響當期淨利潤,僅分紅進入投資收益項目。

展望後市,國信證券研報稱,預計未來險企將進一步增持具有高分紅、高資本增值潛力、高ROE屬性上市企業,匹配保險行業資產端長期、穩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