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食玉米種植、加工規範企業標準發佈,助力鮮食玉米標準化發展

新京報訊(記者劉歡)3月28日,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指導的兩項企業規範——真空包裝玉米、鮮食玉米種植技術規範和真空包裝玉米加工技術規範近日正式發佈,相關標準對鮮食玉米的種植、加工過程進行規範,助力相關鮮食玉米企業規範化發展。

與會人員指出,此次標準制定的背後是真空包裝鮮食玉米產品定義不明確、質量參差不齊。標準旨在從消費者角度出發定義高品質真空包裝鮮食玉米的標準。會上,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農食所副所長李強對標準進行解讀,他表示,此次發佈的企業鮮食玉米種植技術規範從環境、土壤、選種、種植等多方面進行標準規定,其中鮮食玉米的選種規定爲非轉基因玉米種子。加工技術規範方面,此次新發布的標準從採收、檢驗、工藝、溯源等方面進行規範化設置,其中規定鮮食玉米採摘後須在1小時內送達工廠,檢驗後預處理採用分段式深度清洗“去雜質”模式,最後用複合膜袋真空包裝,從預處理到蒸煮殺菌的時間嚴格控制在1小時內等,標準還要求加工過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保留鮮食玉米的新鮮度和品質,滿足消費者對營養品質的關注。

據瞭解,北緯47°是世界公認的“黃金”種植帶,年平均日照數不少於2600小時,冬夏兩季超70攝氏度溫差,爲北緯47°玉米的培育提供了先天優質土壤。農業專家黃剛在會上介紹,北緯47°地區的玉米農業發展迅速,傳統優質玉米產業轉化爲高品質的深加工產品不僅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也充分發揮了東北黑土地的價值,實現了農業的產業振興。

與會專家表示,此次兩項企業規範的發佈,代表着農業食品行業的一次品質標準的升級,更是相關企業對消費者更深層的品質承諾,爲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營養、美味的鮮食玉米,助力鮮食玉米行業健康化、標準化發展。

編輯 唐崢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