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而立見/過程的價值
大部分的人都追求「結果」,因爲結果是很具象的。你可以指着一份成績單、拿出一張報表、完成一件事情,然後說,這就是我做到的。
這樣的結果,在傳統商業邏輯中,是最容易被衡量與記憶的東西。但在數位時代,我們得承認一件事:過程變得愈來愈重要。甚至每一段過程,若能被有效記錄與分享,它本身就能成爲「結果」。也就是說,在科技的支持下,過去只被自己記得的事情,現在能被世界看見,甚至產生價值。
過去你做一道菜,好不好吃,上桌之後才知道。但現在,怎麼挑選食材、怎麼清洗處理、怎麼切割、怎麼調味,這些細節都變得有意義,因爲它們可以被記錄、被傳播,甚至被放大。
現在的時代讓我們理解:做一件事情,不一定要等它完美了纔去分享。你記錄「做的過程」本身,就能成爲影響力。做菜這件事還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自己在廚房裡煮飯,只有三五個人能吃到,但如果把選材的過程、烹調的方法、犯的錯記錄下來,那它就能變成一支短影音、一則貼文、一個內容。可能有幾百人、幾千人因爲這樣學會了某個做法,或受到鼓勵而開始動手。那麼,那道菜好不好吃反而成了次要,你創造出來的,是知識的流動與行動的靈感。
這就是「過程變成了結果」。而這件事在現在不只是可能,而是常態。
進一步說,其實結果不只是做出什麼東西,而是你能不能對別人產生影響。
你開發的產品、你設計的服務、你提出的方案,真正的價值不在於它存在,而在於它能不能對他人有幫助。
所以我們應該要重新定義「結果」這件事。
很多人以爲只有做出什麼、達成什麼,才叫做結果。但其實,能夠影響別人、啓發別人、讓別人願意採取行動,那纔是更本質的結果。
這也是爲什麼現在的經營方式開始轉變,愈來愈多個人創作者或一人商業者,不是依賴「賣產品」,而是透過記錄自己的思考與行動過程,影響別人、帶來價值。
我自己當顧問也有很深的感受。顧問這個角色,並不總是能夠明確給出一個解答,也不是每次都能做出一個有效的建議。很多時候,價值是在那段對話中產生的。我們一起釐清問題,一起理解目前的狀態,一起重組邏輯結構。可能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那個「談話的過程」本身,就能協助對方更靠近並理解自己與現狀的真實樣貌。
在這個過程裡,不是獲得了一個外部的結果,而是獲得了內部的整理。因爲過程,就是結果的其中一種形式。
這些年來我看到愈來愈多創業者、專業人士甚至年輕學生,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每天在做的事情,如果能夠好好記錄下來,不只是筆記,也不只是打卡,而是經過整理、有意識地去理解並分享,那麼這些過程就會變成內容。
這些內容會被別人看到、被傳遞、被引用,最終形成他們的影響力網絡。
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給的機會:讓你不需要等到成果出來,纔開始被看見。你可以在還在努力、還在學習、還在調整的時候,就讓人看見你的路怎麼走。
我們每個人走過的路,其實都可以成爲別人的參考,甚至是鼓舞。所以,請不要輕忽你此刻的過程,因爲那就是你最真實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