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業制度助民企強基蓄能
來源:經濟日報
企業發展,內生動力是第一位的。以內部治理改革提高市場競爭力,以嚴格管理規範強信心,將有效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近年來,一批優秀民營企業探索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助力企業行穩致遠。
優化治理結構
企業改革創新的每一步,都源自自身發展的沉澱。
2020年,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收入規模突破千億元。適逢董事會換屆,兩位創始人提出退出董事會及主要經營管理崗位,由職業經理人進入董事會及經營管理班子。
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長雲介紹,這一提議得到了創始人家族成員支持,經過相關法律程序,公司在2020年11月完成董事會換屆,實現從創始人經營管理到職業經理人經營管理的交接。爲保證交接前後平穩過渡,九州通公司創新決策機制,在董事會授權下設立執行董事會,目前已形成“6名執行董事+2名已退出董事會的創始人(名譽董事長和名譽副董事長)”的集體決策機制。
“完備合理的法人治理架構是公司規範有效運行的基礎,是構建現代企業制度的關鍵。”傳化集團黨委書記、總裁陳捷告訴記者,這些年集團積極推進與國有、民營、外資等外部法人主體和投資機構的戰略合作,引入外部股東形成多元化的股權結構,進一步優化公司的治理結構和決策體系。
從架構看,傳化集團內部分爲集團、產業、企業三級組織,定位明確。集團通過資本經營、資源經營和管理服務賦能產業發展;產業拉通供應鏈端到端能力,通過一體化運營提升效率;各業務經營單元構建市場、技術、產品專業化能力。
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是現代企業制度的特徵密碼。
“民營企業創立之初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活下去’,容易忽視企業內部的治理和建設。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自身的建設開始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湖北省工商聯主席、省總商會會長黨蓁稱,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能夠爲民營企業提供穩定的發展框架和長效的運行機制,有利於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從而促進經濟整體結構的優化和發展質量的提升。
完善法治保障
2024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意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爲,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爲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企業治理走向現代化指明方向。在實踐中,有些民企治理存在嚴重短板,比如,股東與企業之間財產邊界不清,民營企業家挪用、侵佔企業資產;董事與實際控制人濫用控制權,嚴重損害公司與中小股東利益;等等。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依法審理涉企糾紛,引導民營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企業治理結構,主要做法有三,即進一步強化企業維持原則,嚴守法人財產獨立原則,壓實董事、監事和高管忠實、勤勉義務。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長周倫軍說,對民營企業股東之間爭議形成公司僵局的案件,人民法院通過依法行使釋明權,積極引導通過股權轉讓、股權回購、減資分立等途徑實質性化解企業經營僵局,防止內部治理失序拖垮企業生產經營,避免具有市場價值的企業解散,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延續。
2016年,湖北省選定115家民營企業開展股份制改造、混合所有制改革及管理提升試點,取得了一定成果。2022年湖北省工商聯在全國省級工商聯中首個出臺《清廉民企建設評價標準(試行)》。黨蓁介紹,今年湖北省將開展“楚商清風——清廉合規民企建設行動”,引導民營企業加強合規建設和廉潔風險防控。
近年來,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給民營企業改革創新發展吃下“定心丸”。“爲了規範公司的組織和行爲,保護公司、股東、職工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新公司法開宗明義,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一審、二審,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不斷修改完善,迴應經營主體關切,充實完善法治保障。
防範風險隱憂
對民營企業而言,健康的家企關係及規則尤其重要。
記者瞭解到,傳化集團在企業治理架構中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8名集團董事會成員中,5名是非家族成員;3名集團監事會成員中,有2名非家族成員。在重大事項上,集團董事長作爲股東,同其他董事一樣擁有一票表決權,並且未被明確授予享有“一票否決權”。九州通公司分別設立法務總部、審計總部、風險督察與整改總部,專司其職、各自分工,保障風險防控機制落地實施。
從司法案例來看,不少涉案企業因內部合規、監督機制等方面出了問題,導致企業內部腐敗犯罪滋生,爲企業經營帶來風險隱患。周倫軍表示,人民法院堅持以法治手段破解“代理成本”問題,依法追究民營企業董事、監事、高管違規關聯交易、謀取公司機會、開展同業競爭等違背忠實義務行爲的法律責任,細化勤勉義務司法認定標準,依法打擊侵佔、挪用資金犯罪等民營企業內部腐敗行爲。
劉俊海建議,應認真研究家族企業治理的特殊規則,推動民企集團治理的現代化,完善職業經理人激勵與約束機制;弘揚企業家精神,落實精準問責、合理容錯、寬容失敗,全國工商聯在推動民企治理現代化方面應發揮引領作用。(經濟日報記者 李萬祥 曾詩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