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週,“地表最強”AI大模型發佈,會有更炸裂的驚喜嗎?

週末 AI 圈又爆大新聞!微信已灰度測試接入 DeepSeek,國民 AI 助理呼之欲出,微信生態將迎鉅變?

馬斯克也不甘示弱,宣稱 “地球上最聰明的 AI” Grok 3 大模型將於下週二發佈,現場演示,這是要掀起新一輪 AI 風暴?

字節 CEO 反思 DeepSeek 跟進慢,三大運營商集體佈局 AI 眼鏡,連 Meta 都準備砸錢進軍人形機器人領域……AI 浪潮洶涌,中國資產價值重估,A 股市場又將如何演繹?

百億私募大佬但斌預言 2025 年AI 應用端爆發,行業賽道機會無限!中泰證券卻提醒,這更多是主題性機會,後續關鍵看 “黑科技成果”……

微信DeepSeek入口接通!

這個週末,騰訊稱微信搜一搜在調用混元大模型豐富AI搜索的同時,近日正式灰度測試接入DeepSeek。在灰度測試範圍的用戶,可在對話框頂部搜索入口,看到“AI搜索”字樣,點擊進入後,可免費使用DeepSeek-R1滿血版模型,獲得更多元化的搜索體驗。

這一事件標誌着微信正式接入DeepSeek。

騰訊直接將DS引入搜索之中,就是想打造國民Agent,國民AI助理。成爲國民 AI助理後,微信的粘性將大幅增強,功能也不再侷限於社交。後續,搜索、辦公、娛樂、廣告等領域都能與之深度融合。

從商業價值來看,具備 Agent 屬性的微信,其價值量至少是純社交屬性的數倍以上,這無疑是微信和騰訊發展歷程中的一次重大飛躍。

此前有觀點認爲,DS 破圈象徵着全球AI 的平權。從當下發展態勢來看,中國無疑是 AI 平權的最大受益者。

以微信爲例,其月活用戶超過 12 億,若 DeepSeek 能覆蓋 10% 的用戶,即 1.2 億人,且每個用戶每天平均發起 10 次請求,那麼日均請求量將達到 12 億次,對應的算力需求爲 1 - 50 萬 TFLOPS。

微信與 DS 的結合,意味着國內 AI在 C 端(用戶端)取得了重大突破,也會促使其他互聯網巨頭加快腳步跟進。

可以預見,在 AI 的賦能下,電商、生活服務等領域將迎來新一輪變革,下一個京東、拼多多或許正悄然孕育。

這進一步提升了算力需求,打開了應用場景的想象空間,或將引發國內雲服務、國內 AI 產業的價值重估。

映射到A股,可以從雲計算與算力服務商、內容與短視頻平臺、營銷與電商服務商三大方面挖掘受益標的。

“地球上最聰明的AI”,就在下週

2月16日消息,馬斯克在社交平臺X上表示,Grok 3大模型將於太平洋時間週一晚上8點(北京時間2月18日12點)發佈,屆時將進行現場演示,馬斯克稱其爲地球上最聰明的人工智能。

馬斯克還稱,“整個週末都會和團隊一起磨練產品,所以在那之前都離線。”

據知情人士透露,馬斯克的人工智能(AI)公司xAI正在接洽潛在投資者,計劃籌集約100億美元資金,此輪融資可能使該公司估值達到約750億美元。

知情人士透露,包括紅杉資本、Andreessen Horowitz和Valor Equity Partners等現有投資者正在商討參與此次融資。由於這輪融資的交易條款尚未最終確定,具體細節仍可能有所變動。

根據PitchBook的數據,上一輪融資時,xAI公司的估值約爲510億美元。去年12月,xAI公司宣佈完成C輪融資,籌集了60億美元。除了傳統風投公司之外,英偉達和AMD兩大芯片巨頭也參與了對xAI公司的投資。

據悉,xAI公司成立於2023年7月,公司團隊成員主要來自OpenAI、DeepMind以及其他頂級AI研究公司。馬斯克創立xAI公司的目的是與OpenAI展開競爭。

在成立半年後,xAI公司便發佈了Grok和Grok 1.5模型,隨後又在去年8月發佈了Grok 2。

馬斯克本週四就曾宣佈,Grok 3將在一兩週內發佈,現在正處於最後準備階段。他還稱,Grok 3在性能上已超越當前發佈的其他AI模型。

週末,還發生了哪些事情?

1、字節CEO反思DeepSeek:跟進速度不夠,今年要追求智能上限

字節跳動內部2月13日上午舉辦新一期全員會,字節跳動CEO樑汝波、電商業務負責人康澤宇、AI業務負責人朱文佳、TikTokCEO周受資等出席與員工交流。針對AI業務,字節CEO樑汝波在會上提出2025年的重點目標,包括追求“智能”上限、探索新的交互和加強規模效應。樑汝波也談到了最近爆火的DeepSeek。他表示,DeepSeek R1創新點之一的長鏈思考模式不是業界首創。去年9月OpenAI發佈長鏈思考模型、成爲行業熱點後,字節意識到技術重大變化,但跟進速度不夠,如果當時及時關注到,有機會更早實現。他提出2025年重點目標:追求 “智能”上限。相比追求某個具體產品,把智能本身作爲最重要的目標可以激發更多嘗試、不忽略關鍵技術節點。新的交互應該是會更可穿戴、更便攜、更自然的,去年上線的Ola Friend 耳機只是初步嘗試。

2、硅基流動:全面支持基於昇騰算力的DeepSeek-R1&V3私有化集羣部署

硅基流動聯合北京昇騰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支持基於昇騰算力的 DeepSeek-R1 & V3 系列模型、Qwen、FLUX.1等上百種主流模型的私有化集羣部署,助力企業客戶實現智能化升級。具體而言:基於 16 卡昇騰 Atlas 800I A2,硅基流動提供滿血版 DeepSeek-R1 & V3 單一專屬實例,支持 100 以上併發數;基於昇騰 Atlas 800I A2,硅基流動支持 DeepSeek-R1 的 70B、32B、14B 蒸餾版本適配;基於昇騰 Atlas 300I Duo,硅基流動支持 DeepSeek-R1 的 14B、8B、7B 蒸餾版本適配;基於昇騰 Atlas 300V,硅基流動支持 DeepSeek R1 的 1.5B 適配。

3、三大運營商集體佈局AI眼鏡 中國移動計劃一季度推出三款產品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計劃以深度定製的方式打造並推出三款高端型號的AI眼鏡。”2月14日,中國移動市場經營部副總經理周武向記者表示,未來,中國移動計劃攜手多家行業領先的科技企業,於2025年全年推出涵蓋拍攝顯示版、拍攝版、顯示版及音頻版四大系列的十餘款AI眼鏡產品。另據瞭解,中國電信研發的AI眼鏡產品有望於今年上半年正式面市;中國聯通與合作伙伴共同研發的eSIM AI運動眼鏡已於去年下半年正式開售。

4、財政部所持中國信達、東方資產、長城資產股權全部劃轉至中央匯金

目前市場主要的猜想有兩個:1、這幾家持有多張證券牌照因此後面可能會證券公司繼續整合重組;2、匯金成爲超級航母爲平準邏輯開路。

5、杭州六小龍之一的羣核科技衝刺港交所

羣核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聯席保薦人爲摩根大通、建銀國際。據悉,羣核科技被稱爲“杭州六小龍”之一,是一傢俱備全球最大的可交互三維數據能力的空間智能企業,擁有超過3.2億個3D模型,平均每月活躍訪問者達7780萬。

概念股:光雲科技、稅友股份、頂固集創、凡拓數創、杭鋼股份、浙大網新等。

6、Meta準備砸錢進軍人形機器人領域

知情人士稱,Meta更大的野心是爲機器人制造底層人工智能、傳感器和軟件,以供其他公司製造和銷售。Meta已開始與包括Figure AI在內的機器人公司討論其計劃。知情人士補充稱,至少在最初階段,Meta還不打算製造一款Meta品牌的機器人與特斯拉的Optimus競爭,但他可能會考慮在未來這樣做。

7、DigiTimes最新報告顯示DeepSeek正在開發專有AI芯片,消息人士透露,DeepSeek已經啓動了大規模的半導體設計人才招聘活動,表明DeepSeek要開發其專有AI芯片。

A股,後面怎麼看?

這個春節躁動,屬於DeepSeek引發中國資產“價值重估”以及概念炒作。從整體走勢上來看,這一波港股強於A股,Ai中軟件股強於硬件股,“土算力”(華爲系)強於“洋算力”。

當下,可以說是突然來襲的本土創新的熱浪對衝宏觀數據的寒意!

落到A股的操作上顯然是,重結構,輕指數。

在AI概念持續爆火下,百億私募大佬但斌日前分享了對2025年對AI市場的判斷。

但斌:2025年AI應用端爆發

要點如下:

1、2022年是人工智能的元年,那麼這個週期應該持續到2032年,甚至更久。所以,我們認爲2025年仍處於這個週期的初期階段。

在2025年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東方港灣的投資組合可能主要集中在能改變世界的人工智能方向上。

2、我們判斷2025年AI的應用端可能會爆發。AI的應用可能會顛覆很多行業,未來人類社會90%的行業都可能被AI顛覆。

3、2025年,軟件端和應用端的行業和企業可能會有突破。

我們會從硬件轉向更多關注軟件和應用端的商業模式公司。

4、軟件領域,無論是中國的軟件公司還是全球頂尖公司,在2024年都有出色表現。

5、人形機器人可能在2025年甚至2026年取得重大突破,這個方向應該投入足夠的重視,很可能成爲帶動全球市值增長的新方向。

6、汽車行業的新勢力公司和傳統公司之間可能會分出勝負,2025年或2026年我們大概就能看到結果。

7、2025年大概率是一個沒有顛覆性變化的一年。因爲前兩年AI有一定的漲幅,可能會面臨一些挑戰,但不是顛覆性的變化,總體上是一個機會不斷涌現的過程。

但斌認爲,在中國踐行價值投資,還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跟上時代的步伐。因爲真正推動人類社會財富增長的,還是技術進步。而人類正在迎來一個人工智能更具顛覆性的技術進步,其上升週期應該在十年以上,甚至更長,未來很長時間將重點投資人工智能。

談及換手率,但斌直言,換手率較低,基本上是買入持有,很少做調整,有調整也是微調。

中泰證券-如何看待DeepSeek引發中國資產“價值重估”?

當前DeepSeek熱度已傳導至整個科技板塊,市場出現“中國科技引領價值重估”浪潮。我們上週提到,Deep Seek帶來的更多的是主題性和結構性機會,而非“宏大敘事”下的“總量性”與“趨勢性”機會。就基本面而言,“打破美國科技霸權,大國科技重估”的宏大敘事目前並不紮實。一方面,DeepSeek本身是算力限制下的工程效率優化。另外,DeepSeek技術開源,能夠快速被其他廠商複製。模型的研發與算力並不相悖,在各廠商模型處於同一起跑線時,算力等瓶頸又會再度出現。市場方面,科技板塊後續走勢能否承接AI這一敘事的核心在於相關行業是否能持續不斷拿出新的能讓市場眼前一亮的“黑科技成果”。我們認爲,以下兩個行業方向最有可能承接這條線索:

第一,創新藥。當前中國創新藥研發實力已快速上升。WSJ的一篇媒體文章寫道,中國生物製藥企業的研發速度比美國更快,且更便宜,生物製藥已經迎來屬於它的“DeepSeek”時刻。

第二,軍工、高端製造相關的“硬科技”。本輪DeepSeek等科技突破集中在特朗普上臺前後公佈,可以看作是,中方對於特朗普舉措的“亮劍”。若後續中美持續升級,不排除中方繼續推出類似“黑科技”“亮劍”。而與軍工、高端製造相關直接影響大國地位與國家安全的領域或是可能性最大的方向。就國內政策而言,既然選擇以“亮劍”爲應對特朗普政策的主措施,那麼總量政策整體將繼續持續定力超預期。就資金而言,目前行情短期擴散範圍過大,或帶來一定調整。同時,當前活躍資金參與度較深,預計科技或將在兩會前反覆衝高與快速輪動。

本文源自:價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