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週報|英偉達收盤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xAI發佈“全球最強大AI模型”

英偉達收盤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

當地時間7月10日,英偉達成爲全球首家收盤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大關的公司。隨着英偉達股價上漲,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截至週四美股收盤,黃仁勳的淨資產已升至約1430億美元,今年以來他的身家已累計增長逾287億美元。黃仁勳在億萬富豪榜單中的排名躍居全球第十位。

點評:英偉達上週盤中市值一度突破3.92萬億美元,隨後再創新高。 當地時間7月11日,英偉達收164.92美元/股,市值達到4.02萬億美元。英偉達市值是由AI芯片的需求支撐。今年以來,黃仁勳奔走世界多地,呼籲建設“AI工廠”,這種“AI工廠”的算力支撐便是英偉達GPU。

xAI正式發佈Grok4

7月10日,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帶領xAI團隊發佈最新大模型Grok4,官方稱這是“全球最強大的AI模型”,馬斯克則在直播中表示,“Grok4幾乎在所有學科上都比人類研究生更聰明”。數據顯示,Grok4在多項基準測試上實現了對現有頂尖模型的超越。在AIME25數學競賽上,Grok4拿下了滿分,在“人類最後的考試”(HLE)測試中,不用工具的情況下拿下26.9%的高分。測評機構ArtificialAnalysis獲得早期訪問權限並在發佈會後公佈了Grok4基準測試結果,官方提到,Grok4的人工智能分析指數達到73,“是我們的智能指數首次將xAI列爲第一名”。

點評:馬斯克在2023年7月才成立xAI,兩年時間就追上了行業最頂尖的水平,充足的資金和算力是他的籌碼。爲了支持Grok的開發和訓練,馬斯克在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建立了超級計算中心“Colossus”,在2024年7月啓動時配備了10萬塊英偉達H100GPU,到2025年2月,GPU數量已翻倍至20萬塊。馬斯克計劃將孟菲斯超級集羣的規模擴展到100萬塊GPU,並且正在爲此籌集資金。就在上週,xAI已完成總計100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

Kimi K2發佈並開源

7月11日,國內大模型獨角獸月之暗面發佈並開源了其最新一代MoE架構基礎模型Kimi K2,總參數量達到1萬億(1T),激活參數爲32B。Kimi K2已在KimiWeb端和App端中可用。Kimi K2是月之暗面首款開源發佈的旗艦模型,在SWEBenchVerified(編程)、Tau2(智能體)、AceBench(工具調用)這三項基準測試中,這一模型取得開源模型中的SOTA(State-of-the-Art,最先進的)成績。目前,Kimi K2尚不支持視覺理解和思考能力,月之暗面稱這些能力將在未來陸續加入。

點評:有分析認爲,Kimi K2可能是DeepSeek引起關注後,月之暗面最重要的一次發佈。相比2024年風生水起,Kimi今年上半年變得出奇低調,關注度不如以往。Kimi若想要回到舞臺中央,需要貢獻出與DeepSeek有同等量級的技術創新表現。對於這一模型,目前行業內的評價不一。

Perplexity推出AI瀏覽器

當地時間7月9日,AI搜索公司Perplexity宣佈推出一款名爲Comet的AI瀏覽器。從該公司放出的測評來看,這款瀏覽器支持Windows和macOS平臺,兼容Chrome擴展、書籤及設置導入,默認加載Perplexity自研搜索引擎。瀏覽器的AI側邊欄能識別網頁內容,進行上下文解讀,幫助用戶預訂航班、比較商品、處理郵件等。

點評:以往用戶使用傳統瀏覽器,需要先搜索、收集信息、進行下一步搜索,AI瀏覽器則加入了AI理解能力,能更好地幫用戶解決問題。Perplexity CEO表示,Comet“將整個瀏覽會話轉變爲一個無縫的對話交互”。

OpenAI連挖特斯拉、xAI、Meta多名大將

硅谷對AI人才的爭奪戰還在繼續上演,OpenAI連挖特斯拉、xAI、Meta四名AI大將。7月9日,OpenAI聯合創始人格雷格·布羅克曼(Greg Brockman)通過內部Slack頻道發佈消息稱,特斯拉原軟件工程副總裁、xAI和X公司原基礎設施工程負責人、xAI原基礎設施工程師以及Meta原人工智能研究員共同加入OpenAI。值得注意的是,此前Meta爲打造超級智能實驗室,CEO扎克伯格已在人工智能領域新招聘了11人,其中包括來自OpenAI、Anthropic和谷歌的研究人員。

點評:硅谷人才爭奪戰深刻反映出頂尖AI人才的稀缺性。據《福布斯》雜誌報道,自2019年以來,在全球範圍內,AI技能職位的招聘數量每年增長21%,遠遠超過AI人才的供應速度。《財富》雜誌更是指出,“全球頂尖AI專家屬於稀缺資源,目前全世界加起來總數還不到1000人”。

Manus清空國內多平臺賬號

7月11日,通用AI智能體公司“Manus”的官方微博和小紅書賬號的內容均已清空。與此同時,打開Manus的官網發現首頁顯示“Manus在你所在的地區不可用”,而此前爲“Manus中文版本正在開發中”。據悉,Manus對旗下部分國內業務進行裁員,並將核心技術人員遷往新加坡總部。Manus方面對此迴應表示,“基於公司自身經營效率考量,我們決定對部分業務團隊進行調整。公司將繼續專注核心業務發展,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點評:Manus 母公司此前獲 Benchmark 領投的7500萬美元融資,這筆資金主要用於拓展海外市場,表明海外風投對其海外擴張模式的認可,而當前的裁員、遷總部舉措,或爲藉助海外融資,整合資源以聚焦國際市場,力求在全球智能體賽道實現突破。

馬斯克否認xAI以2000億美元估值融資:我們資金充足

7月12日,有消息稱馬斯克旗下xAI正在洽談新一輪融資,估值最高可達2000億美元。報道稱,沙特阿拉伯的主權財富基金PIF預計將在此次交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不過,馬斯克對此予以否認。他在X上稱,“這些傳言是假的。xAI目前並不在尋求融資,我們有充足的資金。”

點評:此前xAI剛完成總計100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其中包括50億美元債務融資和50億美元股權投資。這是xAI短期內的第二次大規模融資,該公司去年12月剛剛完成60億美元股權融資。密集的融資反映出xAI在AI基礎設施建設和產品開發方面的鉅額資本需求。

歐盟公佈最終版《通用人工智能行爲準則》

7月10日,歐盟委員會公佈《通用人工智能行爲準則》最終版本,旨在幫助企業遵守歐盟《人工智能法案》的相關規定。該準則爲通用人工智能模型提供透明度、版權及安全與保障三方面的自律指導,適用於OpenAI的ChatGPT、谷歌的Gemini、Meta的Llama以及xAI公司的Grok等主流通用人工智能模型。

點評:歐盟《人工智能法案》去年正式生效,其中有關通用人工智能的治理與合規條款將於今年8月2日起實施。此次公佈的準則仍需獲得歐盟成員國及歐盟委員會批准。當前不少人工智能企業位於中國和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歐盟則通過制定法案引領全球的人工智能監管。

三星電子第二季度營業利潤預計下降55.94%

7月8日,三星電子公佈2025年第二季度初步業績,該季度公司預計銷售額74萬億韓元,同比下降0.09%,營業利潤爲4.6萬億韓元(約合33億美元),同比下降55.94%。這一營業利潤表現是三星電子六個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三星半導體業務相關負責人在今年早些時候承認了HBM(高帶寬存儲)業務的落後,稱錯過早期市場機會,承諾將趕上HBM競賽。

點評:三星電子的行業地位受到挑戰。該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存儲芯片,但HBM業務發展比競爭對手緩慢。HBM主要是與AI芯片一起封裝。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SK海力士在DRAM領域奪得36%份額,DRAM營收份額首次超越三星電子。第二季度,SK海力士內存收入達到155億美元,與三星並列全球內存市場第一。

多家人形機器人公司完成新一輪融資

近日多家人形機器人完成新一輪融資。7月7日,星動紀元宣佈完成近5億元A輪融資,由鼎暉VGC和海爾資本領投,融資將用於人形機器人軟硬技術的研發與量產落地。7月8日,雲深處宣佈完成5億元新一輪融資,由達晨財智、國新基金等聯合領投,本輪融資將用於技術與產品研發、場景應用與拓展、人才引進等。跨維智能近日也完成金額爲數億元的A1及A2輪融資,領投方爲成都科創投、洪泰基金。

點評:人形機器人公司仍在一級市場“吸金”。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較爲成熟的移動機器人、服務機器人賽道有一些公司兩年內未進行新融資,近期轉向謀求港股上市。其背後,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賽道火熱,一級市場不少資金已流向這些熱門賽道。不過,一些業內人士認爲,隨着人形機器人公司估值升高、商業化仍未兌現,下半年該賽道的融資也將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