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這樣守護中藏醫藥的千年傳承

風靡網絡的“埋線減肥”、入選世界非遺的藏藥浴,還有藏醫煳爾美療法、能秀療法、尤闕療法、艾灸療法……這些獨具特色的中(藏)醫藥診療方式,正逐漸走進大衆視野,引發廣泛關注。

近日,記者走進湟中區中(藏)醫院,實地探訪這裡的就診情況。踏入醫院兩處大廳,濃郁的中(藏)醫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古色古香的裝飾與展示中(藏)醫理論和療法的宣傳欄相得益彰,再搭配現代化的導診設備,傳統與現代在此完美融合。

在老中醫專家門診室,中醫史得全正耐心地爲患者診治。一位慢性胃病患者說:“我吃西藥很久了,效果不太理想,聽說中醫調理不錯,就來試試。”史得全仔細把脈,詳細詢問患者的飲食、作息等情況,結合舌象,開出治療方案,並反覆叮囑生活中的注意事項。而在藏醫專家門診,醫生們熟練地爲患者進行煳爾美療法、能秀、尤闕等治療。一位因腰椎間盤突出痛苦不堪的患者,在接受治療後露出輕鬆的神情:“之前疼得腰都直不起來,經過這幾天的鍼灸推拿,好多了,效果真的挺神奇。”

這樣的場景,在西寧各大中(藏)醫院隨處可見。採訪中記者瞭解到,中(藏)醫遵循整體調理理念,天然的療法極具優勢,在疼痛、免疫調節等領域與西醫形成互補,能夠解決部分西醫難以根治的問題,因此備受市民關注與歡迎。那麼,中(藏)醫藥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是否已經到來?西寧又該如何護住中(藏)醫藥傳承的千年脈絡,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遇呢?

事實上,西寧在這方面的工作從未停歇。近年來,西寧市立足打造全國中(藏)藥產業發展高地,深化中(藏)醫藥產業鏈、創新鏈、服務鏈三鏈協同,統籌推進產業升級、科技創新、服務優化,奮力開創中(藏)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新局面。“三鏈合一”,正是西寧給出的答案。

構建一條現代中(藏)醫藥產業鏈

藏醫藥企業參加第七個聯合國“中小微企業日”暨第十八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等展會;

中(藏)醫藥企業與尼泊爾等國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並開設分院……一系列舉措推動下,中(藏)醫藥企業正加速走向世界。

據瞭解,西寧市制定出臺《西寧市促進中(藏)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工作方案》《西寧市扶持和促進中醫藥發展若干措施》等,依託青海(國家級)中(藏)醫藥產業集羣核心區建設,成功引進金訶、久美、晶珠等一批中(藏)藥龍頭企業。目前,西寧已聚集中(藏)藥生產企業42家,擁有中(藏)藥品種898個,中(藏)藥生產企業佔全省醫藥生產企業總數的78%。“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資源與中(藏)藥產業集羣”被科技部認定爲創新型產業集羣試點,“高原生物醫藥特色產業集羣”成功入選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

在探索“中(藏)醫藥+文化”發展路徑方面,西寧市建成國內首個大型藏醫藥科技文獻數據中心,着力打造以藏醫藥文化博物館、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犛牛博物館等特色產業爲依託的4A級博物館羣,營造出弘揚中(藏)醫藥文化的濃厚氛圍。同時,創新“中(藏)藥+旅遊”發展模式,建設藏醫藥文化主題酒店與中藏醫適宜技術互動體驗區。在西寧“豹街”等網紅打卡地,打造集“逛+賞+品+醫+娛”於一體的夜遊體驗,開展義診、藥膳品嚐等活動,推動中(藏)醫藥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此外,西寧市整合道地中藥材、藏藥材及貿易資源,建設康美中藥城及全省藥材交易集散地,打造具有西北特色的B2B中藥材現貨交易平臺,推進中(藏)藥檢驗檢測中心、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建設,形成覆蓋加工、質檢、流通的中(藏)藥材產業鏈條。

鍛造一條青藏高原中(藏)醫藥創新鏈

創新是中(藏)醫藥傳承發展的必然選擇。近年來,西寧市搶抓國家創新平臺重組機遇,積極融入高原醫學研究中心建設,編制生物科技產業園區科研教育科普基地、科學研究與成果匯聚、小試中試研發平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等建設方案。引導企業、高校院所、服務機構建設各級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和公共服務平臺,打造了1箇中(藏)藥國家企業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地方聯合實驗室,2個院士工作站。“藏藥新藥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被科技部門批准爲“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實現青海省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

聚焦園區主導產業,西寧市加強與高校在共建創新平臺、科技項目攻關、成果轉化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探索產學研用一體化、合作聯動的創新模式。與青海大學等8所院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謀劃推進現代中(藏)藥產業學院、現代生物產業學院和產教融合實訓及示範基地建設,推動園區和高校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形成企業出題、高校答題的良性循環。

西寧市加大向上爭取資金力度,集中力量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立藏藥二次開發研究技術體系,打造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試車間,突破中(藏)藥提取物生產集成技術。深度開發利用紅景天、雪蓮、冬蟲夏草等中(藏)藥材特色資源,央宗藥業“梓醇片”已進入國家一類新藥Ⅱ期臨牀試驗,生物二次轉化技術綜合開發和中國被毛孢、柴達木枸杞新產品工藝研究等34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健全一條完善中(藏)醫藥健康服務鏈

打通“種植—研發—生產—服務—康養”各環節,是提升中(藏)藥產業效率與競爭力的關鍵。

爲創新康養服務模式,西寧市建設黃金海拔2200青藏高原康養中心,打造集住宿、餐飲、休閒、藏醫康養爲一體的綜合性康養服務平臺,開發特色“藏藥浴”“鹽浴”等產品,運用煳兒美、熱熥治療等藏醫療法,爲羣衆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中(藏)醫藥服務。同時,創新“家庭醫生服務+中(藏)醫藥”融合發展路徑,爲居民量身定製涵蓋中醫治療、康復護理、養老照料等全方位的綜合服務。

在加強醫療專科建設方面,西寧市推進省級重點專科、特色專科、重點學科、“兩專科一中心”、省縣共建中藏醫特色專科建設,實現縣區級中藏醫醫院“兩專科一中心”全覆蓋。4家中醫院完成省縣共建中(藏)醫特色專科建設任務,成功創建10個“示範中醫館”、9個“旗艦中醫館”和33個“中醫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藏)醫館建設覆蓋率達100%,初步形成“市級醫院爲引領、縣區醫院爲骨幹、基層機構爲網底”的三級中(藏)醫藥服務體系。

此外,西寧市推進名老中醫學術流派繼承和發展,建成國家級名中醫米氏二級傳承工作站,掛牌成立餘順祖、李華東國家級名醫工作室,引進培養中醫藥特色專家人才29名。實施“名師帶徒”工程,探索“早跟師、早臨牀”的人才培養新模式,開展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班、名醫專家實訓帶教等活動,培訓基層中醫藥人員近千人,爲推進中醫藥傳承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大力推動互聯網中醫醫院、互聯網中醫醫療服務和遠程醫療服務建設,探索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後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中醫醫療服務模式,升級改造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推進市第二醫療集團與西寧市中醫院雙向轉診、遠程影像等信息系統業務互聯互通和適宜技術推廣等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打造全省首家智慧共享中藥房,加速構建更加便捷、精準、惠民的智慧醫療體系,爲基層羣衆提供更爲便捷、更高品質的中醫藥服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