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戰「美國慘陷劣勢」? 澳前官員點出2大戰略失誤

▲中國連雲港,工人正運輸含有稀土元素的土壤準備出口。(圖/路透)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澳洲資深行政官員麥克唐納(Les MacDonald)14日投書公共政策期刊「Pearls and Irritations」指出,在近期的美中稀土戰之中,美國與西方犯下2大重大戰略錯誤,包括忽略稀土的長期戰略重要性,以及過度自信於美元的國際壟斷地位。

麥克唐納表示,早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中國就發現稀土是一種戰略資產,開始增加開採及精煉,遠遠早於任何西方國家。如今,北京控制70%稀土開採,掌握全球85%至90%精煉產能,擁有壟斷性地位及戰略優勢,不僅讓西方在高科技軍備競賽中處於劣勢,更讓美國軍工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

此外,川普關稅戰也改變了中國對美稀土供應策略,雖仍維持民用領域的正常貿易,但已開始限制軍用稀土供應。考慮到戰車、飛彈、無人機、核動力艦艇等關鍵軍備都高度依賴稀土,若局勢進一步惡化,導致稀土供應完全中斷,將對美國與西方戰力造成災難性影響。

▲中國在稀土開採與精煉領域,佔有壟斷性地位。(示意圖/VCG)

麥克唐納指出,包括中國在內的金磚國家(BRICS)一共掌握全球已知的70%至80%稀土礦藏,印度總理莫迪還提議建立金磚國家關鍵礦產聯盟,進一步強化主導地位,「這構成了西方國家徹底的戰略失敗,他們致力於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優先考慮以短期利潤爲導向的私營部門,而非更具長期戰略意義的公共部門」,因此在未來至少5至10年內,中國都仍具備透過稀土供應管制,大幅削弱西方軍事能力的戰略籌碼。

此外,美國似乎堅信他們對於國際貨幣及貿易體系的控制,仍可以維持很長一段時間,並且繼續被當作武器控制他國。但金磚國家與「南方世界」(global south),也就是開發中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國家,都在採取行動擺脫美元對國際外匯的壟斷性控制。

如今,金磚國家正在建立獨立的貴金屬交易所,不使用美元交易黃金、鉑金和鑽石,68%成員之間的貿易已經脫離美元,也使得這些國家迅速擺脫西方金融制裁。

麥克唐納預告,「這些事態發展代表着地緣政治力量的根本性重新分配,以及美國的重大戰略失敗」,西方對於全球的主導地位恐怕也將開始邁向終結。

稀土武器化很有效! 美前官員:若華府出狠招「臺灣恐遭封鎖」

Sixty-eight percent of inter-BRICS trade is taking place outside the dollar system, rapidly enabling countries to escape the illegal imposition of financial sanctions by the US and the West. A fundamental redistribution of power in ... #auspol #BRICShttps://t.co/D8a06CBs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