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精礦漲價暗戰:供需重構下的產業鏈權力洗牌

7 月 10 日晚間,北方稀土、包鋼股份同步上調三季度稀土精礦價格,瞬間點燃稀土永磁板塊(漲幅 5.15%,資金淨流入 35.36 億)。這場漲價絕非簡單的價格波動,而是行業供需格局顛覆、利潤分配重構、技術競賽升級的集中爆發。從上游資源巨頭的 “坐地起價”,到中游磁材企業的 “成本突圍”,再到下游應用端的 “技術反制”,一場關乎戰略資源定價權、產業鏈話語權的暗戰,正在稀土永磁的世界裡激烈上演。

一、漲價底層邏輯:供需天平的 “懸崖式傾斜”

稀土精礦漲價的背後,是供給端收縮與需求端爆炸的雙重擠壓,將行業推向 “緊平衡” 臨界點:

供給側:三重枷鎖鎖死增量

環保雷霆:黑稀土礦整治持續加碼,江西、內蒙古等主產區非法礦企關停超 30%,合規產能佔比躍升至 82%,稀土精礦供給彈性徹底消失;

配額緊箍:2025 年稀土開採配額雖微增 5%,但80% 配額集中於北方稀土、包鋼股份、盛和資源等龍頭,中小企業徹底失去議價權;

海外礦難產:美國 Mount Weld 礦因環保訴訟延遲復產,澳大利亞 Lynas 礦受限於 “放射性廢料處理” 產能腰斬,中國稀土精礦全球佔比仍超 65%,海外替代短期無望。

需求側:四大領域引爆 “磁材飢渴症”

稀土永磁(尤其是釹鐵硼)是新能源汽車電機、風電發電機、機器人伺服電機、消費電子傳感器的核心材料,需求呈 “指數級爆發”:

新能源車:2025 年國內滲透率突破 45%,每輛純電車消耗稀土磁材 12-16kg,全年需求達15 萬噸(2020 年僅 3 萬噸);

風電:大兆瓦機組(6MW+)佔比超 70%,永磁直驅風機滲透率達 65%,帶動磁材需求年增 30%;

機器人:國產工業機器人銷量預增 35%,精密伺服電機對高磁能積(>55MGOe)磁材需求激增;

消費電子:摺疊屏手機、無人機爆發,微型磁材(如 VCM 音圈電機磁體)需求增長 200%。

更關鍵的是,庫存週期反轉:2024 年價格暴跌導致全行業去庫存,2025 年補庫存需求疊加新增需求,徹底點燃漲價導火索。

二、產業鏈震動:利潤再分配與企業角力

稀土精礦漲價,像一把手術刀切開產業鏈的利潤蛋糕,上游狂歡、中游承壓、下游思變的分化格局加速顯現:

上游資源端:“礦王” 的利潤狂飆

北方稀土 + 包鋼股份:手握白雲鄂博礦超 50% 資源,漲價直接增厚利潤 —— 北方稀土精礦收入佔比 35%,每漲價 10%,淨利潤彈性超 20%;包鋼股份依託尾礦資源,成本比同行低 40%,利潤增速或超市場預期。

盛和資源:佈局海外礦(美國 Mountain Pass、緬甸礦)+ 國內冶煉,海外礦成本雖高,但規避國內配額限制,在重稀土(鏑、鋱)領域形成差異化優勢,受益於磁材高端化趨勢。

中游磁材端:成本突圍的 “生死戰”

磁材企業面臨“成本飆升 + 技術突圍” 的雙重考驗,分化加劇:

技術派突圍:

瑞晨環保:研發的高效稀土永磁電機效率超 IE5 標準,通過 “優化磁路設計 + 輕量化工藝”,減少 20% 磁材用量,下游客戶(如美的、格力)溢價採購,成本壓力對衝能力強;

久吾高科:膜分離技術革新稀土提取 —— 將離子型稀土礦提取效率從 60% 提升至 85%,能耗降 40%,讓低品位礦 “變廢爲寶”,既幫上游降本,也爲自身磁材業務築牢成本壁壘。

綁定龍頭者生存:切入特斯拉、比亞迪供應鏈的磁材企業,憑藉 “長單鎖價 + 技術定製”,將成本壓力向整車廠傳導,份額逆勢擴張。

小企業淘汰加速:無技術、無客戶的磁材廠,面臨 “成本漲 + 訂單降” 雙重打擊,行業 CR5 有望從 55% 升至 70%。

下游應用端:技術反制與供應鏈重構

漲價倒逼下游加速“技術替代 + 供應鏈本土化”:

新能源車:比亞迪、寧德時代加速“無重稀土磁材” 研發(如橫店東磁的無鏑磁材已量產),降低對鏑、鋱依賴;

機器人:埃斯頓、匯川技術優化電機設計,採用“磁材 + 硅鋼片” 複合結構,減少磁材用量 30%;

供應鏈重構:下游龍頭加速綁定國內磁材企業(如瑞晨環保與華爲智能汽車合作),削弱海外磁材商(日本 TDK、德國 VAC)話語權。

三、技術突圍戰:從 “資源依賴” 到 “創新爲王”

稀土永磁的未來,不再是 “資源說了算”,而是“技術定義邊界”:

材料革命:突破性能與成本的枷鎖

無重稀土磁材:橫店東磁、金力永磁研發的磁材,通過納米晶技術 + 配方優化,在不添加鏑、鋱的前提下,磁能積突破 55MGOe,成本降 30%,已進入新能源車供應鏈;

高磁能積磁材:北方稀土聯合中科院,研發出磁能積 62MGOe 的釹鐵硼,打破日本 TDK 壟斷,應用於航空航天、精密儀器。

提取技術:解鎖低品位礦的寶藏

久吾高科的“膜分離 + 離子交換” 技術,將稀土提取帶入 “高效環保時代”:

處理低品位礦(稀土含量<0.5%),回收率超 80%,傳統工藝僅 50%;

能耗降 50%,廢水排放減 70%,讓中國龐大的“尾礦資源”(如白雲鄂博尾礦含稀土 1200 萬噸) 成爲戰略儲備。

生產工藝:AI 賦能的 “精度革命”

銀河磁體等企業引入AI 燒結系統,實時優化溫度、壓力參數,磁材良品率從 85% 提升至 95%,尺寸精度達 ±0.02mm,滿足消費電子、醫療設備的精密需求。

四、全球博弈:中國稀土的 “戰略突圍”

稀土作爲 “工業味精”,早已超越商品屬性,成爲大國博弈的戰略武器:

中國的 “三張牌”

資源牌:掌控全球 65% 稀土礦、90% 磁材產能,通過出口管制(重稀土配額)+ 價格調控,主導全球定價權;

技術牌:在磁材、提取技術領域專利佔比超 60%,久吾高科的膜分離技術、瑞晨環保的高效電機,構建 “技術壁壘”;

產業鏈牌:從採礦→冶煉→磁材→應用全閉環,海外企業需 300 天完成的產業鏈,中國僅需 60 天,成本優勢碾壓。

海外的 “反擊困局”

美國斥資 50 億美元重建稀土供應鏈,日本聯合越南開發礦源,但面臨“產業鏈斷裂 + 成本高企”:

美國 Mount Weld 礦復產,成本比中國高 200%,磁材廠因 “無配套產業鏈”,產品價高難賣;

越南礦以重稀土爲主,但提取技術落後,1 噸稀土精礦污染 100 噸水,環保壓力下產能受限。

五、未來脈絡:短期看業績,中期看整合,長期看技術

短期(1 年):資源端企業(北方稀土、包鋼、盛和資源)業績 “爆燃”,技術領先的磁材企業(瑞晨環保、久吾高科)因 “降本能力” 享受估值溢價;

中期(3 年):產業鏈整合加速,北方稀土或併購中游磁材企業,構建 “資源 + 磁材” 閉環;包鋼股份深化尾礦利用,拓展高附加值磁材;

長期(5 年 +):“技術驅動型企業” 將統治全球 —— 掌握無重稀土磁材、高效提取技術的玩家,既能突破資源限制,又能抵禦海外競爭,成爲真正的 “稀土之王”。

稀土精礦漲價,是行業從 “野蠻生長” 到 “高質量發展” 的轉折點。在這場變革中,資源只是入場券,技術纔是通途,全球博弈下的產業鏈重構,正讓中國稀土永磁產業從 “資源霸主” 向 “技術王者” 進階。當每一臺新能源車的電機、每一座風電塔的發電機都刻上 “中國磁材” 的印記,這場漲價潮,不過是偉大征程的序章。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靈犀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