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中:若世界失去臺灣及晶片產業 全球將陷入嚴峻困境
▲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接受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專訪,強調臺灣憑藉民主制度、半導體科技優勢及國際合作,面對區域挑戰。(圖/外交部提供,下同)
記者詹詠淇/臺北報導
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日前接受德國主流媒體《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FAZ)資深記者Jochen Stahnke專訪,報導以〈我們從未如此強大〉(Wir waren noch nie so stark)爲題刊出。吳志中在訪談中指出,「臺灣從未如此強大,但也從未面臨如此多的挑戰」,臺灣憑藉堅實的民主制度、創新科技與深化的國際合作,正以更自信務實的姿態與民主夥伴共同行動,因應區域挑戰。
吳志中表示,臺灣經濟規模已達8,000億美元,爲美國第七大貿易伙伴,展現我國堅實實力與國際吸引力。他強調,「臺灣從未如此強大,但也從未面臨如此多的挑戰。」並指出,美國作爲民主國家,其對臺政策有其延續性,臺美關係是建立在共享的民主價值與深厚的社會連結。
吳志中進一步說明,自2010年以來,臺灣對中國經貿依存度持續下降;2024年臺灣對中投資僅佔整體對外投資的7%,而美國已成爲近半數臺灣海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顯示雙邊經貿與科技合作穩健深化。
吳志中指出,俄烏戰爭揭示獨裁國家試圖以武力改變國際秩序的現實。臺灣作爲成熟民主國家及全球半導體重鎮,其安全攸關全球穩定。此外,吳志中也警示,若世界失去臺灣及其晶片產業,全球將陷入嚴峻困境;反之,若中國掌握臺灣的產業與技術能力,勢將成爲全球最具威脅的超級強權。近期習近平、金正恩、普丁與伊朗總統同臺的畫面,凸顯威權勢力正聯手以軍事手段改變現狀,國際社會必須共同警覺。
吳志中強調,臺灣奉行「非今日政策」(Not Today Policy),並以三大支柱維護嚇阻力:一、逐年提升國防預算,預計2030年前達GDP 5%;二、強化美歐友盟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三、爭取國際社會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
吳志中並以「護國神山」形容臺灣半導體產業,指出臺積電在美、日、德設廠並非削弱臺灣,而是擴大「護國神山」的防護網,使盟國成爲共同守護的夥伴。臺灣將持續在國內保有最尖端技術,同時深化可信賴的國際合作,確保全球供應鏈穩定與永續。
吳志中並強調,臺德合作成果已超越經貿層面,「因爲有臺積電,德勒斯登誕生了歐洲半導體制造公司(ESMC),這不僅是技術合作,更是歐洲對臺關係的重要突破。」
外交部指出,《法蘭克福廣訊報》創刊於1949年,爲德語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全國性報紙之一,以嚴謹報導與理性論述著稱,長期引領德國政經輿論走向,對歐洲政策圈具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