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求最新演講:從三方面進行系統改革,重塑中國資本市場生態鏈
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本站財經、本站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2025本站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於7月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智馭未來、應勢圖新”。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教授吳曉求的演講主題爲“重塑中國資本市場生態鏈”,其在會上分享了他對資本市場未來發展和改革的深刻見解。
吳曉求首先就近期熱議的穩定幣問題發表看法。他認爲,穩定幣只是一種貨幣功能的延伸,是貨幣形態的變化,而非中美兩國的金融較量,這種創新雖然有助於擴展法定貨幣的支付功能,但仍需接受嚴格監管。“無論哪一種法幣在全球經濟貿易活動中,特別是在支付清算中,它都會受到某種監管,也有成本,也有風險。”吳曉求強調。
吳曉求解讀穩定幣:只是貨幣功能的延伸 並非中美兩國較量(來源:C位觀察)
針對人民幣國際化議題,吳曉求指出,當前人民幣支付功能在提升,但在儲備市場份額仍然偏低,他贊同通過擴大國債規模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建議。"國債是最重要的基礎性資產,對於本國貨幣的國際化有重要的基礎作用。"吳曉求表示,擴大國債規模不僅有利於整個金融體系的開放,還能減輕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爲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吳曉求提出,重塑中國資本市場生態鏈需從供給端、需求端、制度平臺端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供給端方面,要聚焦於具有成長性和可預期性的企業,特別是高科技和科創型企業,優化上市公司結構,科創板和創業板的發展正基於此邏輯,以滿足投資者對風險收益的期望。
A股怎麼才能發展起來 吳曉求這段最新演講談透了!(來源:C位觀察)
需求端方面,當前政策已開始聚焦於拓寬資金渠道,提升資金的多元性和流動性,以滿足市場的資金需求。例如,放寬險資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上限;同時還需突破觀念束縛,例如,允許校友基金會等長期資金入市。
制度平臺端方面,從供給到需求需要一個公平透明的平臺,這涉及發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監管、退市及違法處罰等一系列制度改革。早期以《公司法》、《證券法》爲基礎的制度規則存在缺陷,偏重融資者,而忽視投資者權益。改革核心是公平和透明,要對違規違法行爲進行重大法律修改,加大處罰力度,遏制財務造假、內幕交易、虛假信息披露等行爲。同時,發行和上市規則要走向市場化,讓市場決定企業上市,但需把控企業未來的成長性,確保信息透明、公開;併購規則要簡易化,過去對併購嚴加監控不利於市場發展;退市程序要有配套機制。
A股處罰成本遠比騙貸還低?吳曉求:敢欺詐上市,必須毀滅性處罰(來源:C位觀察)
吳曉求表示,自去年9月24日開始,我們就慢慢進入到重塑中國資本市場生態鏈的週期之中,但他也提醒,完整的生態鏈重塑會有一個過程,特別是制度改革和觀念調整,可能需要3-4年時間才能慢慢完成。
最後,吳曉求對中國資本市場未來表示樂觀:“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到正確的發展軌道,方向是正確的,未來市場的成長也是可預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