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資綜合改革牽引 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全面啓動
本報記者 羅輯 北京報道
“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改革優化股票發行上市和併購重組制度。加快多層次債券市場發展。”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爲資本市場改革進一步明確了“任務書”“施工圖”。
3月11日,中國證監會黨委召開擴大會議(以下簡稱“會議”),其中重點提到:“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以深化投融資綜合改革爲牽引,全面啓動實施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推動各項改革舉措平穩落地,取得可感可及的改革成果。”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將深化投融資綜合改革放在重要位置,中長期資金入市框架逐步明晰,政策重心向長效機制建設轉變,進一步增強投融資發展的協同性,既爲市場提供流動性支撐,也爲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資本動能。
全力鞏固市場回穩向好勢頭
上述會議指出,證監會系統將緊扣防風險、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的工作主線,強本強基、嚴監嚴管,紮實辦好資本市場自己的事。
其中,擺在首位的便是全力鞏固市場回穩向好勢頭。
會議提出,強化上市公司增強回報投資者的意識和能力,更大力度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指導意見及實施方案落實落地,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堅決守住風險底線。
在支持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也將持續加力。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發行上市,穩妥恢復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適用,儘快推出具有示範意義的典型案例,更好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全局來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還將進一步推進。除了以深化投融資綜合改革爲牽引,全面啓動實施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推動各項改革舉措平穩落地,取得可感可及的改革成果外,會議還提出堅定擴大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研究制定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總體規劃,穩步拓展跨境互聯互通,切實提升境外上市備案質效,進一步提高跨境投融資便利性,更好實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監管方面則將着力提升監管執法效能。堅持依法嚴懲、依責嚴防,加快完善監管法規制度體系,強化科技賦能,增強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穿透力,快、準、狠打擊惡性違法違規。同時,加快建設“三個過硬”的監管鐵軍。縱深推進證監會系統全面從嚴治黨,打好巡視集中整改攻堅戰。堅持嚴管厚愛相結合,推動幹部切實強化履職政治擔當,不斷提升幹部隊伍的純潔性、專業性和戰鬥力。
遠東資信研究院副院長周天提到:“‘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的提法首見於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並在2025年年初的證監會工作會議中再次被提到。‘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進一步明確提出‘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可以看到未來改革的方向和重點。目前,證監會黨委擴大會議進一步提出,以此爲牽引全面啓動實施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說明改革思路乃至政策舉措已做好系統性準備,將會以整體視角、系統性施策全面強健資本市場。”
此外,在周天看來,此次證監會會議提出了“舉措平穩落地”以及成果“可感可及”,更是體現了監管層積極、穩健的監管和改革思路。“改革措施將統籌兼顧,爲資本市場的未來發展注入了穩定而持久的動力。”
構建“投資-回報”良性循環
整體來看,中金公司研究部國內策略首席分析師李求索認爲,今年有關資本市場的改革部署進一步明確,其中包括進一步增強多層次市場的包容性,增強投融資發展的協同性,增強監管執法的有效性,以及增強市場基礎制度的適配性等。
民生證券相關研報也總結提到,當前中長期入市資金規模顯著擴容,產品創新加速,指數化投資工具對市場流動性的支撐作用有望持續強化。同時,社保基金五年期、保險資金三年期考覈框架即將落地,公募基金長週期考覈權重提升將重構行業投資邏輯。此外,政策協同性顯著增強——證監會聯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堵點,同時通過分紅回購制度優化構建“投資-回報”良性循環。“這不僅有助於緩解市場波動,更通過‘壓艙石’資金與‘源頭活水’的雙重作用,爲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更穩定的資本支持。”
作爲投資機構,融智投資基金經理夏風光更進一步從市場參與者的角度提到:“近一年來,資本市場深化改革主要從根本上革除市場的弊端,恢復市場的投資生態,如強化監管、鼓勵分紅、鼓勵回購、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等。這些措施大大提升了投資者的潛在回報預期。事實上,近期外資正逐步看多A股市場,除了中美經濟週期錯位、美股泡沫有破滅跡象等外部原因外,也受到上述資本市場改革帶來的A股投資回報提升的影響。”
星石投資副總經理首席策略投資官方磊也提到,《政府工作報告》整體基調延續“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在宏觀政策、產業政策積極發力的同時,要求“穩住樓市股市”,並明確“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這意味着後續資本市場改革既會考慮到中長期發展和資本市場環境改善,也會對外部環境和市場非理性波動進行應對,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維護股市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已成爲戰略考量。
在此背景下,海外投資者和國內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發展的信心不斷提升。
“國內科技技術突破、海外政策不確定性增加、美元指數出現連續下行、海外資金正在重新評估中國資產價值。考慮到中國資產受中國政策面和基本面的影響更多,其配置價值和對衝價值對海外資金的吸引力正在增加。而考慮到上述政策面利好和改革深化等多重因素,我們亦對A股市場保持偏樂觀態度。”方磊提到。
當前,滬指早已回到3300點上方,但截至2025年3月13日收盤暫未突破3400點整數關口。對於後市,夏風光提到:“春節以來的科技熱潮提升了市場的人氣。目前包括滬深300在內的市場核心指數仍在低位。與國債回報率相較,A股仍極具吸引力,我們對前景看好。一方面春節以來的科技熱潮提升了市場的人氣,另一方面市場的核心指數如滬深300等估值仍然在低位,與國債回報相比,具有吸引力。未來,價值資產的修復和科技行情的深化有望構成後市走好的基礎。”
而就行情表現,在方磊看來,當前股市交投情緒保持熱度,資金輪動下結構性機會表現或更爲突出,隨着宏觀政策發力,經濟基本面相應有所恢復,將對股市表現給予支撐。
具體到其關注的板塊上,方磊提到:“向後看,綜合估值表現和基本面預期差,我們更加關注內需消費類資產的投資機會,包括供給面表現突出的服務消費、業績彈性突出的消費品、供給持續突破的醫藥領域以及受益於AI技術突破的應用消費。總的來說,這些內需消費類資產都具有基本面有望修復、交易擁擠度相對較低的特徵。隨着國內政策發力,內需復甦,這些行業中的優質企業的經營情況也將好轉,股價未來有望受益於基本面改善。由於當前市場對內需修復仍有預期差,預計後續內需基本面修復有望帶動預期差收斂和股市流動性流轉,或將帶來內需板塊的超額收益。”
(編輯:夏欣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