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證監會李明最新講話看資本市場建設新方向:開放步伐始終堅定,即將出臺重要改革政策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崔文靜 實習生 張長榮 北京報道5月19日,證監會副主席李明參加深交所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開幕式並致辭,從其一席講話中,資本市場建設的諸多方向進一步明確。

首先,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的政策措施即將出臺。5月7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也曾提及此事。此次李明的再次強調,也標誌着這一政策落地的臨近性。

其次,中國資本市場開放情況備受市場關注。對此,李明亮明態度: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步伐始終堅定;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

在業內人士看來,證監會在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方面的堅定態度,一定程度上爲海外投資者長期佈局中國提供動力。實際上,根據李明介紹,目前,各類境外投資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穩定在3萬億元左右,已經成爲A股市場的重要參與力量。

再者,現金分紅、回購增持、併購重組等,仍然是下一步證監會鼓勵的方向,上市公司在此方面的投入力度大概率會進一步加大。李明表示:將持續引導上市公司積極通過現金分紅、回購增持、併購重組等方式提升投資價值,不斷打造高質量、有活力的上市公司羣體,爲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優質的投資標的。

此外,從李明的講話中,還可以看見中國資本市場的諸多積極信號。

比如,中長期資金加速流入與股市穩中有漲的良性循環正在形成。2025年以來,社保、保險、年金等中長期資金累計淨買入A股超過2000億元。

再比如,多重壓力下,A股上市公司保持較強韌性。從最新披露的2024年年報來看,A股四分之三的公司實現盈利,五成企業的利潤保持增長。

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步伐將始終堅定

“對外開放是中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李明表示。

對於海外長期投資者來說,這猶如一顆投資中國的“定心丸”。

李明同時亮明態度: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步伐始終堅定;並且提出進一步開放的“四個着力”。

① 着力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容相通,讓制度在推進雙向開放中更好發揮固根本、利長遠的基礎性作用。

② 着力增強制度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完善與國際投資者的溝通機制,進一步提高境外上市備案質效,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等機制安排,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申請新業務、設立新產品,不斷健全跨境金融服務體系。

③ 着力增強對外開放的系統性,加強股票、債券、期貨市場開放的相互協同,加大期貨期權國際化品種供給,豐富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等工具。

④ 着力增強雙邊和多邊跨境監管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規則制定,進一步加強內地與香港市場合作,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將出臺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政策措施

在5月7日出臺的穩市場穩預期一攬子金融政策中,吳清主席提到資本市場領域將要出臺的四方面政策,包括髮布《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發佈新修訂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和相關監管指引,出臺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政策措施,大力發展科技創新債券,優化發行註冊流程。

其中,前兩項目前已經出臺。5月19日,李明再次強調:近期,將出臺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政策措施,爲企業創新成長提供更加適配、更加包容的制度支撐。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意味着該政策大概率將很快出臺,相關政策出臺後,預計科創板、創業板IPO標準等將更爲明確。

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的一大目的在於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實際上,多重壓力之下,A股上市公司整體表現較優。這從最新披露的2024年報中可見一斑。

根據李明介紹,2024年,A股上市公司業績保持韌性,四分之三的公司實現盈利,五成企業的利潤保持增長。其中,兩方面變化尤其值得關注。

變化一:A股上市公司的科技成色和創新動能不斷提升。

一方面, 2024年以來新上市的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佔比超過9成,先進製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領域快速涌現出一批龍頭企業,在全球競爭中嶄露頭角,被全球投資者廣泛關注。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創新動力強勁,2024年實體上市公司研發費用合計1.6萬億元,同比增長3.1%,超過800家上市公司研發強度超過10%。這些反映了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最新成效,生動展現了中國創新的活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變化二:上市公司更加註重回報投資者。

分紅力度與頻率,是彰顯上市公司回饋投資者積極性的重要標尺之一。

根據李明介紹,2024年,A股上市公司共實施分紅2.4萬億元、回購股份1476億元,均創歷史新高,越來越多的企業一年多次分紅,滬深300指數股息率接近3.6%,回報投資者的穩定性、可預期性進一步增強。

李明同時提到,目前A股估值水平仍處於相對低位,滬深300市盈率12.6,明顯低於境外市場主要指數,配置價值進一步凸顯。

投資中國意味着更高的確定性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的積極性正在改善。目前,各類境外投資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穩定在3萬億元左右。

在紛繁複雜的國際背景下,海外投資者爲何要選擇投資中國?

李明表示:投資中國意味着更高的確定性;這種確定性主要來源於穩健的經濟基本面及穩定的政策預期。

從經濟基本面來看,中國具有完整的產業體系、齊備的基礎設施、超大的市場規模、不斷積聚的發展動能、長治久安的社會環境。“今年一季度中國GDP取得‘開門紅’,展現出強大的韌性。”李明表示。

李明同時提到,在中央政府領導下,各部門各領域錨定科學制定的中長期發展目標,加強宏觀政策取向的一致性,推進各方面政策協同發力、落地見效。近年來,在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擴大內需、保障民生、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顯著。

資本市場領域,新“國九條”和“1+N”政策體系逐步落地,監管執法和投資者保護力度不斷加強,中長期資金入市、公募基金改革等關鍵舉措深入推進,市場生態正加快完善。

面對今年4月初美國關稅政策引發的全球市場震盪,中國的一攬子穩市“組合拳”迅速推出,中國人民銀行等相關部委釋放強有力信號,中央匯金公司加大增持ETF力度,各類投資者積極響應,A股市場迅速企穩回升。“這充分體現了中央政府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堅定決心和有力部署。”

他強調,隨着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持續深化,中國資本市場的內在穩定性將進一步增強。

“在穩定已經成爲稀缺資源的當下,更加穩健的中國經濟和更有韌性的A股市場,將爲全球投資者提供不可替代的投資機遇。”李明表示。

(本報記者楊坪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