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關稅匯率雙利空 威力暘樂看2026年營運起飛

威力暘董事長劉一郎(右)、威力暘總經理特助劉彥廷(左)。(黃琮淵攝)

關稅與匯率利空衝擊,車電控制單元(ECU)廠威力暘董事長劉一郎13日表示,威力暘目前的車用電子控制單元(ECU)產品主要銷售臺灣與大陸地區,供應當地內需爲主,大陸終端客戶外銷則爲俄羅斯、歐洲、中南美洲市場,關稅影響有限,出貨計價也以人民幣、新臺幣爲主,美元的比率非常低,此波新臺幣強升影響也不大。

威力暘第一季合併營收22.4億元,獲利453萬元,每股稅後0.09元。劉一郎表示,首季的研發費用與廠房資本支出比較高,獲利較不出色,但隨着新產品、新訂單陸續發酵,未來四輪電動車和油電車輛應用成長可期,2026年起就會看到明顯成長。

威力暘總經理特助劉彥廷表示,威力暘已打入豐田供應鏈,以模組實力與流程對標,奠定全球車電平臺供應資格,目前已與第一階(tier1)車用零配件供應商Denso、日本廠商YAMAHA建立合作關係,DENSO自2025年起進行小批量量產,代表威力暘的角色已不是隻是模組供應商,而是進入平臺可信任夥伴階段,利潤也會更好一些。

大陸市場方面,隨着豐田將產品研發決策全從日本移交中國,啓動「中國首席工程師」制度,由中國工程師主導車輛開發,貼近本地市場需求,戰略車款bZ7從「中國適應型」轉向「中國主導型」戰略,威力暘看好提升對中國市場響應速度。

劉彥廷分析,威力暘將與TOYOTA日系TIER1合作中國市場應用,配合廣汽豐田生產基地,完成模組在地化測試與批量導入,同時之源廣州區生產鏈整合,行程供應商協同產線模式,未來可望以「廣汽X廣田」爲起點,複製到如Lexus電動車等日系平臺。

臺灣產品所使用的美國晶片,主要供應內銷市場,大陸地區部分產品少數使用美國晶片,晶片主要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區生產投片(tape-out),關稅政策影響有限;威力暘具設計開發與選用料件的能力,因應關稅政策的不確定因素,除了持續建構多元供應鏈,未來設計的產品所選用的零件亦可隨時因應關稅政策變動移轉採購地區。

威力暘產品觸角已延伸至各種交通工具電子元件,包含電動車、汽車、電動機踏車、商用車、船舶市場,依據客戶地區、功能與法規需求進行客制需求設計,不僅強化產品附加價值,也有助於調整零組件來源與設計結構,並維持產品競爭力。

對於近日關稅衝擊,劉一郎表示,關稅的直接影響不大,但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確實可能造成消費者的延遲消費,不過因交通工具屬剛性需求,且交通工具市場需有較長之認證期之進入門檻,短期間內供應鏈難以被取代,有信心2026年起獲利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