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股》威力暘-創董座提四大成長目標 2026年起發酵
威力暘今天舉行法說會,該公司第一季營收2.24億元,稅後淨利0.05億元,每股盈餘0.09元。營收佔比方面,臺灣、中國大陸比重6:4,都以內需市場爲主,交易都採用當地貨幣,美元持有部位不高,因此,關稅及匯率影響都不大。
劉一郎表示,公司未來第一大策略是與日系廠商Denso、日本東海理化(Tokai Rika)、豐田合成(Toyoda Gosei)、YAMAHA等,合作電池熱管理系統、高壓空調熱管理系統、人機介面相關ECU方案、座艙安全零件和離手偵測ECU等新產品,並且不止是聯合開案,是從產品合作邁向平臺級信任,2024年預計完成4件設計導入,並由DENSO自2025年起進行小批量量產,象徵公司不再僅是模組供應商,而是進入平臺可信任夥伴階段。
其次,針對中國市場,豐田宣佈將產品研發決策權從日本移交中國大陸,啓動「中國首席工程師」制度,由中國工程師主導車輛開發,貼近本地市場需求;整合廣汽集團、廣汽豐田與Toyota智能電動車研發中心,建立「ONER&D」體制。威力暘積極拓展在豐田供應鏈中的合作,配合廣汽豐田生產基地,完成模組在地化測試與批量導入,並支援廣州區生產鏈整合,形成Tier 1 × 模組供應商協同產線模式,搶佔中國市場。
在臺灣市場方面,面對國內「去陸化+本地供應鏈政策」,威力暘針對具爭議性的車電模組品項開發替代產品,且已取得福特、國瑞、三陽等國內車廠訂單。
劉一郎指出,售後維修市場(AM)目前都在純機構件,卻無電子件,威力暘將整合軟硬體技術,佈局售後維修市場。
展望今年表現,劉一郎認爲,四大策略中的產品今年營收佔比不高,2026年將開始量產逐步發酵,希望2027年單月營收以拉昇到1億元以上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