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堂食外賣”標準“烹飪”出精細化管理的味道
據7月2日《工人日報》報道,記者近日從重慶市市場監管局獲悉,重慶市《無堂食外賣經營服務規範》團體標準於7月1日起全面實施,該標準系全國首個聚焦無堂食外賣全鏈條服務的團體標準。
時下,用手機點外賣已成爲很多人的日常,但“無堂食外賣”卻長期遊走於監管模糊地帶。部分隱匿於樓宇深處的外賣廚房,其加工環境如“幽靈”般難覓其蹤,食品安全及配送途中溫控措施亦難以保障。
上述團體標準的誕生,可以說爲數字時代的食品安全注入了一份堅實保障,從准入門檻、場所要求、加工製作、包裝配送等六大環節構建起全方位監管體系,如要求商戶亮出“明廚亮竈”的透明承諾、爲餐盒貼上不可復原的食安封籤、以配送時效的嚴格把控鎖住食物的溫度與鮮度等,通過全流程監管讓外賣餐食的“美味”與“安全”緊密相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規範構建起了“視頻監控+訂單數據+配送軌跡”的三維天網,從而讓每一份外賣在數字世界中擁有了可供追溯的“生命檔案”,是以科技智慧精準切入監管痛點的積極探索。
然而,標準的生命力終究在於落地生根。此番團體標準雖具開創意義,其約束力卻不及國家強制標準。因此,市場監管部門要確保監督執法力度不打折扣,網絡平臺亦需切實履責,確保商戶信息真實透明。只有市場監管部門、網絡平臺、商家三方合力“掌勺”,才能讓上述規範真正成爲外賣食客們的一顆“定心丸”。
當數字洪流奔涌不息,監管創新必須緊隨產業變革。上述“無堂食外賣”標準,正是以制度爲“勺”、科技爲“竈”,在時代廚房中精心“烹飪”着“安全”這道菜餚,箇中透出精細化管理的味道。
要味美鮮香,更要安全無憂——期待創新的種子能在各地生根發芽,確保每一份穿越數字時空的餐食,都能承載着制度溫度與安全承諾順暢抵達。(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