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感知解鎖鶴壁智慧照明新範式
華燈初上,鶴壁街頭的路燈正悄然“進化”——從被動發光到主動感知,從機械定時到智能調控,物聯感知賦予照明系統“智慧大腦”,讓一盞盞路燈成爲城市夜晚的守護者。這些變化,爲市民帶來了更加便捷的生活體驗。
感知天色明暗:“自動開關”更貼心
清晨,隨着第一縷陽光穿透雲層,鶴壁城區的智慧路燈齊刷刷熄滅,整個過程流暢自然。“以前路燈開關全靠定時,遇到陰雨天要麼亮得太晚,要麼關得太早。現在路燈就像會看天色一樣,再也不用擔心摸黑出門了!”6月25日,正在晨跑的市民孫先生感慨。這得益於安裝在路燈頂部的高精度光照度傳感器,它如同路燈的“眼睛”,以每分鐘一次的頻率實時監測環境亮度,結合本地日出日落時間等數據,通過AI算法動態調整照明策略。
遇到特殊天氣,智慧路燈的智能反應更加顯著。陰雨天氣,系統結合氣象信息自動提升城區主幹道路燈亮度,並延長亮燈時間;大霧天氣,路燈不僅提升亮度,還聯動智慧顯示屏發佈安全提示。“有次加班到深夜突然下大雨,原本昏暗的路燈瞬間變亮,我心裡一下子就踏實了。”市民李女士回憶。這種精細化的感知與調控,讓路燈真正實現了“人未覺,燈已明;天漸亮,燈自熄”。
捕捉人車蹤跡:“車來燈亮”更智能
凌晨2時,零星車輛在淇水大道上行駛,路燈保持着30%的亮度,營造出靜謐而柔和的夜景。但當車輛駛入傳感器監測範圍,前方路燈立即逐級點亮,形成一條明亮的“光帶”,待車輛通過後又緩緩恢復節能狀態。“現在的路燈可真‘聰明’,後半夜車少人稀,路燈會自動調暗,節省用電;一有車輛行人經過,又馬上亮堂堂的!”開了十幾年出租車的劉師傅對智慧路燈的動態調光功能豎起大拇指。
支撐這一功能的是路燈內置的由視覺傳感器組成的“感知矩陣”,它們如同路燈的“神經末梢”,能夠精準識別30米範圍內的車輛及移動軌跡,並將數據傳輸至單燈控制系統。系統根據預設策略,在0.5秒內完成亮度調節,實現“見車增亮度,無車降能耗”。據統計,智慧照明系統投用後,路燈照明能耗降低約50%,僅主城區每年就節省照明用電費用300餘萬元,真正實現了低碳節能。
監測線路健康:故障“主動報修”更高效
在鶴壁城市運行中心的管控大屏上,主城區7000餘盞路燈實現了實時監測。每盞路燈的電流、電壓、開關等狀態數據清晰可見。“過去排查路燈故障全靠人工巡檢,效率低、成本高。現在通過智能監測系統,哪裡的路燈出問題,系統比我們還先知道,真正實現了‘一屏管全城’!”市政管理部門的運維工程師小李展示着系統界面,只見某盞路燈圖標突然變紅,彈窗提示狀態異常報警。系統自動生成工單,並將故障位置、問題類型等信息同步推送至維修人員的手機端,維修人員攜帶相應配件15分鐘內抵達現場,從發現問題到修復僅用20分鐘,效率提升超80%。
從照亮道路到讀懂需求,從保障安全到節約能源,鶴壁的智慧照明系統用科技重新詮釋了“照明”的意義。它們不僅是照亮歸途的溫暖光芒,更是城市感知與服務的“神經末梢”。正如市民張女士所說:“這些會‘思考’的路燈,不僅照亮了回家的路,更點亮了我們的美好生活!”隨着物聯感知技術的持續發展,下一步智慧合杆還會帶來更多驚喜,爲美好生活注入無限可能。(來源:鶴壁市委宣傳部 作者:肖莉萍 陳豔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