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浩特市:創新就業模式 描繪幸福底色
2月19日,52歲的興安盟烏蘭浩特市鐵西街鋼花社區居民李敏,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烏蘭浩特 紅燕送崗”惠民工坊公益大課堂。一踏入課堂,熟悉的環境與親切的學員們,瞬間讓她心裡涌起一股暖流。
“我這個年紀,出去找工作四處碰壁,壓根沒想到,如今能在家門口學手藝掙錢,日子一下子有了盼頭。”李敏感慨萬千。她快步走到自己的位置,拿出前一天尚未完工的編織作品,準備在今天的課程中繼續完善。培訓老師穿梭在學員中間,細心指導着每一個人。“李姐,你看,這一針要這樣挑,然後再繞線,彆着急。”在老師耐心的指導下,李敏漸入佳境,臉上露出會心的笑容。“公益課堂的時間有限,但我們的免費技能培訓服務是無限延伸的。公益課堂結束後,對手工編織感興趣的居民可以繼續報名參加培訓。學成後,還能免費領取原材料,利用零散時間在家編織,培訓學校將長期有償回收編織成品,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增加收入。”烏蘭浩特市人力資源和就業服務中心黨支部副書記白麗萍介紹。一直以來,烏蘭浩特市全面推行“訂單+培訓+就業”服務模式,大力發展“炕頭經濟”,助力居民就業增收。2024年,在和平街紅浦社區、葛根廟鎮哈達那拉嘎查、鐵西街零工市場和興安家政舉辦了7期公益課堂,爲160餘名居民提供免費技能培訓,成功搭建起技能傳承與就業的堅實橋樑。
在積極推進惠民工坊公益課堂的同時,烏蘭浩特市還在就業服務領域不斷探索創新,AI直播就業招聘成爲一大亮點。
“歡迎新進直播間的朋友們,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招聘企業和崗位信息……”在網絡直播間裡,烏蘭浩特市“紅燕送崗”的 AI主播即便已連續直播24小時,依舊活力滿滿地介紹着崗位職責、薪資待遇和發展前景。
烏蘭浩特市在充分調研就業供需情況的基礎上,引入人工智能與虛擬現實技術,創新推出AI數字人直播帶崗服務模式,每週一至週六常態化開展直播帶崗,爲求職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公共就業服務。AI主播能隨時上線,全天候不間斷地進行招聘信息播報、企業展示和線上答疑,大大提高了企業招聘的曝光度,方便求職者隨時瞭解崗位信息,真正實現了“雲招聘+雲服務+雲互動”的數字賦能就業。“現在找工作太方便了,就算錯過了線下招聘會,通過手機看直播,在家也能隨時掌握崗位信息。”求職者霍紅吉高興地說。
除了AI直播帶崗,“烏蘭浩特 紅燕送崗”直播帶崗活動同樣開展得如火如荼。“今天是農牧民工專場直播帶崗,提供的崗位有牧場工人、企業車間工人、叉車工、貨車司機……”“小紅燕”主播趙宏宇坐在屏幕前,向抖音、快手直播間的求職者介紹各類崗位。直播間裡,求職者們踊躍提問:“企業工作環境怎麼樣?”“對招聘人員有哪些要求?”“薪資待遇能達到多少?”互動氛圍十分熱烈。“烏蘭浩特 紅燕送崗”直播帶崗活動還會針對普工類、農牧民等羣體推出專場直播。2024年,開展線上直播197場,5147家企業參與其中,提供崗位3.1萬餘個,吸引近52萬人次入場,達成就業意向1930人。“我們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就業服務體系,既爲求職者開拓了豐富的就業渠道,也爲企業解決了用工難題,讓就業這一最大的民生工程真正惠及廣大羣衆。”烏蘭浩特市人社局副局長趙海南說。
線上線下招聘火熱展開、職業技能培訓精準施策、惠企惠民政策持續發力、民生經濟發展爭先恐後……2025年開年,烏蘭浩特市人社部門錨定“六個行動”工作要求,樹牢就業優先導向,紮實開展就業促進行動。
春節前後,烏蘭浩特市人社局藉助鄉村大集人流量大且集中的優勢,組織內蒙古科沁萬佳食品有限公司等110家用人單位,帶着800 餘個就業崗位走進鄉村集市,開展“就”在興安鄉村就業大集系列招聘活動。截至目前,已舉辦6場,線下1300餘人次進場,初步100餘人達成就業意向,發政策宣傳單1000餘份。
“今年我們將全面推進就業促進行動,實實在在出招、紮紮實實服務,讓工作成效真正獲得羣衆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以更優異的就業答卷傳遞經濟發展的民生溫度。”烏蘭浩特市人社局局長鄭金輝表示。(記者 高敏娜 烏蘭浩特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