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一度靈活應戰「如今深陷泥沼」 最大硬傷曝光

▲《華爾街日報》點出烏克蘭部隊如今深陷泥沼的最大硬傷。(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戰爭初期,烏軍憑藉靈活戰術多次擊敗俄軍,如今卻深陷蘇聯式決策的泥沼,逐漸退回僵化指揮模式,不僅造成不必要的傷亡,還持續打擊士氣,導致基層士兵與高階軍官之間的分歧日益擴大。若不進行改革,這種蘇聯式習慣,恐怕削弱烏克蘭維持對俄防禦的能力。

許多烏克蘭官兵抱怨中央集權式的指揮文化,經常懲罰主動性行動,並且浪費士兵的性命。高層頻繁下達成功機率渺茫的「重複性正面攻擊」命令,拒絕前線部隊的戰術撤退請求,在幾乎沒有戰略價值的行動中,不斷累積傷亡。

士兵們私下無奈地說,「大蘇軍打敗小蘇軍。」資深軍官帕斯捷爾納克少校(Maj. Oleksiy Pasternak)認爲,高層需要儘快改革,「我們的軍隊能夠堅持下來,主要都是靠着營長級以下人員的積極與主動。」

▲2024年3月,烏克蘭部隊在烏東重鎮巴赫姆特(Bakhmut)附近檢查併發射迫擊砲。(圖/路透)

第47機械化旅營長謝爾申上尉(Capt. Oleksandr Shyrshyn)今年5月在臉書上公開砲轟軍方高層,他指控將領「只會斥責、調查與施加懲罰」,下達愚蠢命令並且造成損失,導致部隊內部存在普遍恐懼。他甚至向總參謀部的長官們喊話,「我希望你們的孩子也會去步兵部隊執行你們的任務。」

謝爾申受訪時說,他的部隊多次被命令,在兵力與資源均不足夠的情況下,發動不切實際的攻勢,最後一根稻草則是被要求重新進攻庫斯克地區(Kursk),結果導致大量士兵陣亡,「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做法,從數量到品質都是。我們無法靠我們的資源打倒俄羅斯,他們更龐大,而我們需要做到更好。」

▲烏克蘭多名官兵出面呼籲進行改革。(示意圖/路透)

42歲的地面部隊司令德拉帕蒂少將(Maj. Gen. Mykhailo Drapatiy)曾被評爲後蘇聯時代最年輕且有才華的烏克蘭將領之一,但已於6月請辭,原因是爲了俄羅斯飛彈攻擊培訓基地,導致12人喪命的事件負責。

不過,德拉帕蒂也直指烏軍內部瀰漫「恐懼、缺乏主動性、對於回饋抱持封閉心態」的文化,「總司令部和部隊之間的鴻溝很深」,需要更多改革。

烏軍總參謀部發佈聲明,承認存在一些問題,但宣稱正在進行改善,推動轉型至美式指揮體系,下放更多決策權。該部指出,當部隊表現不佳,有時需要由上而下的控制,但若損失太多人力,也會撤換指揮官。

俄軍加速進攻!單日奪取「110平方公里」烏領土 創1年多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