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管理階層 高科技公司內部溝通靠「同儕壓力」超過直屬上司好幾倍
示意圖/ingimage
韓恩說:「有人曾問我,如何規劃公司長程目標,我回答,很簡單,蓋一座一百五十個停車位的停車場,如果附近草地開始有人停車,代表公司又要興建新工廠了。」事實上,高爾公司在德拉瓦州及馬里蘭州方圓十二哩的範圍內共有十五座工廠。每家工廠都發展個別的企業文化。
老員工蔡斯(Burt Chase)告訴我:「各棟大樓的停車場距離很遠,你得走很久才能穿越停車場,走路的時間用來開車,大概可以開上五哩。多一幢大樓,就多出很多與衆不同的事物。」
本文出自《引爆趨勢》
我到高爾公司採訪時,他們纔剛把防水纖維部門分成兩個單位,維持每個單位人數不超過一百五十人的上限。以流行爲導向的消費者業務獨立成一個部門,涵蓋靴子、揹包及旅行用品;生產消防隊員及軍人制服的大宗業務,則留在原單位。
高爾公司自由放任的特殊管理風格,自然會產生這種組織架構。成員彼此太過熟稔,他們對你的看法絕對會影響你,鄧巴提到小團體內部的關係網,其實就是一種同儕壓力。
他說,連隊是軍事組織的基本單位,在一個不到一百五十人的團體中,「才能根據個人忠誠及面對面的接觸,執行命令及控制不當行爲。」葛洛斯對所屬的哈特派農莊也是這種說法。哈特派農莊的規模如果變得太大,成員之間的關係凝聚就不如以往,結果整個團體產生裂縫。
高爾公司不必在旗下的小工廠設立正式的管理架構,也不需要中、高階管理階層,因爲在團體內溝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非正式的人際關係。
在公司很長一段時間的巴克利(Jim Buckley)告訴我說:「此處的同儕壓力大得難以置信,同事之間會擔心所屬的工廠效率不夠高,無法爲公司貢獻更大的利潤,小團體的成員彼此熟稔,就會產生這種壓力。
同儕之間的壓力,遠遠超過直屬上司好幾倍。一般人都希望自己不會令同伴失望。」傳統的大型製造工廠可能也有類似的同儕壓力,但只有在部分部門能夠發揮作用。高爾公司旗下工廠的優勢在於,從設計、製造到行銷,各部門都面對同樣的團體壓力。
(本文出自《引爆趨勢》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 譯者:齊思賢)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