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爾善迴應殷郊藍精靈形象 原來都是故意的

【】當銀幕上的殷郊頂着飽和度爆表的藍金漸變色頭髮出場時,所有觀衆都以爲打開了《藍精靈》真人版。面對全網羣嘲,烏爾善導演輕飄飄一句“故意爲之”,堪稱年度最佳職場甩鍋範本——原來不是我們審美差,是你們不懂賽博香火概念啊!

這抹魔幻藍背後藏着三重行爲藝術:第一重是審美霸凌,用3.5億投資調出頁遊質感的塑料髮色,還要教育觀衆這是“現代科技與傳統信仰的碰撞”;第二重是邏輯鬼才,既說封神榜需要新時代表達,又要對標《指環王》史詩感,最終呈現效果堪比東北大花襖混搭巴黎高定;第三重是精準背刺,當年輕觀衆質疑髮色齣戲時,反手扣上“缺乏想象力”的帽子,完美演繹了甲方經典話術“我要五彩斑斕的黑”。

影視圈近年頻現的“答辯美學”,本質是創作端與觀衆端的認知戰。從《封神》質子團肌肉訓練營的硬核營銷,到藍髮殷郊的賽博玄學,資本總能在精心設計的輿論閉環裡完成邏輯自洽:特效拉胯是留白藝術,服化道雷人是先鋒實驗,票房撲街是觀衆沒品。當導演把觀衆審美當調色盤隨意塗抹時,那些真金白銀買票的觀衆反倒成了破壞藝術完整性的罪人。

更荒誕的是行業集體構建的皇帝新衣體系。影評人忙着解碼藍色頭髮對應的五行八卦,飯圈女孩爲哥哥的魔幻髮色控評反黑,片方放出八百頁PPT論證髮色合理性。在這場大型行爲藝術中,唯獨沒有人敢說真話:如果傳統文化創新要靠巴啦啦小魔仙美學來實現,那我們爲何不直接看《舞法天女》?

《封神》團隊或許忘了,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拿老祖宗IP當調色盤,而是讓現代觀衆發自內心認同華夏美學。當導演把觀衆吐槽定性爲“不懂藝術”時,封神榜裡真正的妖怪恐怕早已爬出銀幕,附在了某些電影人的腦回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