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習不迎合美 目標永久減稅

中美貿易戰新一輪談判前,中方盤算是希望將日內瓦協議的關稅減讓成爲永久定案,並要求川普政府解除對中管制的晶片與半導體設備的出口禁令。(新華社)

正當中美元首傳出本週可能就貿易議題通話之際,《華爾街日報》披露,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授權負責談判的大陸副總理何立峰展現中國不會迎合美國的強硬姿態。在新一輪談判前,中方盤算是希望將日內瓦協議的關稅減讓成爲永久定案,並要求川普政府解除對中管制的晶片與半導體設備的出口禁令。

此外,對美國相互指責中國違反日內瓦協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3日指出,施壓和脅迫不是與中方打交道正確方式;敦促美方尊重事實,停止散佈虛假訊息,糾正有關錯誤做法。至於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本週是否通話,林劍僅稱,「沒有可以提供的消息。」

《華爾街日報》稱,美國財長貝森特日前表明,川普第一任期的「第一階段協議」將是當前美中後續談判的參考模板。然而該協議普遍被外界解讀爲對美國有利;在中國內部,該協議甚至被視爲現代版「不平等條約」。

習近平顯然不願重蹈「不平等條約」。報導直言,習近平已明確向何立峰下令,「不再迎合美國」;有中國官員顧問透露,5月日內瓦達成的協議,被北京視爲一大勝利,證明習近平堅持立場的價值。

報導表明,內部面臨嚴峻的經濟下行壓力之時,北京強硬作風雖可能帶有風險,就連內部也有聲音質疑是否該用「硬碰硬」方式與川普交手,但相比2018年首次貿易戰,習堅定認爲中國這次更有本錢,且何立峰與習的談判思維也更加貼近。

在策略上,中國打算透過對製造晶片、汽車、F-35戰機所需關鍵礦物的出口管制,對美國施加實質壓力;同時中國也在縮小與西方科技差距,在再生能源、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等戰略產業領先發展,都讓北京更有底氣。

報導強調,當下一輪中美談判開啓前,何立峰不太可能願意深入討論中國經濟治理模式;其核心目標,是將日內瓦90天協議中的美方減稅內容,轉變長久安排。

據瞭解,中國準備再釋出部分美國農產品、能源與製造品採購承諾等,作爲談判籌碼。但北京也將要求川普政府解除對中國晶片技術、半導體設備等出口管制。

「中國這次的底線比首次貿易戰高了很多。」長期關注中國經濟的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創始合夥人兼研究主管葛藝豪(Arthur Kroeber)直言,美方這回不能再只是提要求,而是需要給予北京一些實質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