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減負措施那麼多,爲什麼就是不肯減少考試科目和教材內容?
這幾年,我們的教育爲了給學生減負也是想盡了各種辦法,從開展延時服務,到延長課間時間以及規定學生的到校時間和作業時間。但我們發現,越減負學生負擔反而越來越重。
有網友指出:最有效的減負就是減少考試科目和減少教材內容,只要學生考試的內容減少、難度降低,學生負擔自然減輕。但奇怪的是,我們的減負措施中爲什麼偏偏避開了這兩項呢?
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爲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提高全民素質,學生學的科目肯定要更多了。
這些年我們發現,學生學習的科目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是越來越多了。以小學爲例,七八十年代,只有語文、數學、思想品德和體音美這幾科。再看看現在,不但增加了英語,還增加了書法、編程、勞技、心理、科學、道法等科目,某些地區還開設有戲曲等地方特色課,這麼多課程都要學習,學生怎麼可能有時間玩耍?
目前的小學,光考試科目就有五科,分別是語數外和道法、科學,初中和高中就更不用說了,考試科目更多。就算每科每天佈置20分鐘作業,總的算下來也很多吧,所以學生負擔怎麼可能減輕呢?
第二:爲了篩選出更優秀的人才,教材難度和考試難度也不會降低。
這些年,我們都看到,不論是高考試卷還是小學生的試卷,一年比一年難,難度比過去提升的可不是一點點。爲什麼?很簡單,國家爲了選拔更優秀的人才,只能如此。
目前不管是教材還是考試難度,比七八十年代都增加了很多。數學上原來很多奧數題型都進入了教材和試卷,語文上,比過去增加了很多文言文,原來初中的課文也進入了小學的試卷。看看去年深圳南山區四年級的期末數學卷,是不是比過去的六年級試卷還要難?
現在的孩子智力發育並不比過去的孩子更聰明,所以學得越多必然負擔越重。
第三:利益鏈驅使,現在的教育早就成了一門生意。
我們的教育爲什麼一直在做加法而不是減法?所學科目爲什麼一直在增加而不是減少?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目前的教育早就成了一門生意,誰都想掙學生的錢。
每增加一個考試科目,不管是教材還是教輔都會有巨大的銷量,帶來的也是巨大的效益,更別說還有各種輔導機構了。光英語一科,看看養活了全國多少人?全國有多少個英語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做英語教輔的生意?如果取消英語學科,該有多少人下崗呢?
目前的教育,教輔、教材、各種學習用具、輔導機構、校服等等賺的都是學生的錢,是學生在養活大家,所以學生學的越多利益自然就越大。
考試科目過多、過難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負擔重壓力大。
首先每學期的教學時間一定,考試科目過多,分配給每一科的時間就會相應減少,那麼老師的教學時間就會比較緊張,帶來的後果就是老師要趕進度,佈置大量的作業。
考試難度過大,必然督促老師平時也加大訓練難度,加大刷題量。因爲目前也真沒有更好的提升成績的方法,各校採取的措施都是刷題。如果難度過大,就刷難題,瘋狂地刷題。最後還是把壓力和負擔給了學生。
我們的學生負擔真的是太重了,必須把孩子們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雖然目前的減負措施也不錯,但對於學生來講,遠遠不夠。現階段,還不能改變高考制度,只能從減少考試科目和難度入手,不然學生還是會陷入大量的刷題訓練中。
大家對此怎麼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