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自強模範身上讀懂什麼?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18日電 (記者 李京澤)今年的5月18日是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近日來,從全國自強模範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的召開,到多位殘疾人的逐夢故事持續傳播,自強與助殘精神正受到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

大會表彰了200名“全國自強模範”、200個“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和60名“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每個受表彰的個人和集體都在各自領域用行動詮釋着自強不息的精神。

武漢理工大學盲人學生黃鶯從特殊學校一路披荊斬棘成爲重點大學博士,如今可以自信地講出“除了看不見,我什麼都能做”;患有先天性聽障的陳良傑苦練打字技藝,斬獲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文本處理冠軍,成爲讓世界驚歎的能工巧匠;左腳殘疾的此路恆醉心民族傳統服飾製作,他帶頭創立的合作社幫助衆多殘疾人家庭實現就業……

以行動打破偏見,以勇敢追逐夢想,以拼搏惠及他人,這些故事讓公衆看到,殘疾人既是社會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員,也是推動社會文明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的事蹟不僅鼓勵着8500萬殘疾人,也在感動、啓示着所有人:一個人無論身處何種逆境,只要有夢想、肯拼搏,就能開闢自己的賽道,闖出一條新路。

當我們爲全國自強模範喝彩的同時,也要將目光投向他們背後那些“劈山開路”的人,投向全社會對殘疾人的關愛與支持。從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施行,到各項科技助殘產品加速涌現,再到殘健融合氛圍日益濃厚……近年來,一項項扶殘舉措出臺、一個個助殘成果落地,不斷提升殘疾人的獲得感。

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全國助殘日猶如扶殘助殘的里程碑,它記錄着已跨越的障礙,也標刻着仍需抵達的高度。當殘健共融的理念融入日常,無障礙的不僅是設施,更是心靈;被激發的不只是潛能,更是人人向上的勇氣。

希望這場由殘疾人帶給全社會的感動,可以內化爲每個人前行的動力,更希望他們的故事可以引發更多共鳴,於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扶殘助殘氛圍,託舉起更多殘疾人追逐夢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