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僅解決了糾紛,還找到了新的合作機遇”

法治日報記者 唐榮 李文茜 法治日報通訊員 張建國

“多虧了法院,我們不僅解決了糾紛,還找到了新的合作機遇!”近日,在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法院調解室,兩家曾經對簿公堂的企業代表握手言和。原本因設備問題劍拔弩張的重慶某公司與深圳某公司,在龍崗區法院法官的調解下,不僅達成了和解,還開啓了新的合作。

重慶某公司與深圳某公司曾是親密合作夥伴,卻因一批進口設備“反目成仇”。重慶某公司聲稱設備無法生產出合格產品,要求解除合同、退款賠償;深圳某公司則指責對方無故拒收貨物,造成巨大倉儲損失。

該案承辦法官楊宏沒有簡單地一判了之。“每一起商事糾紛背後,都關乎企業的生死存亡。我們不僅要解法結,更要解心結。”

調解一度陷入僵局。法官轉而聯合司法鑑定機構,調取設備數據、覈驗採購憑證、實地勘察倉儲情況。調查發現,首臺設備實際能夠正常運行,只是產品規格不符合要求;而第二批進口設備完好無損,具備轉售條件。

基於這一發現,法官創新提出了“一攬子”解決方案:重慶某公司半價退回首臺設備,用預付款轉購深圳某公司自主生產的設備;消除深圳某公司“退貨即報廢”的認知誤區,將退回設備再銷售;重慶某公司暫時代存第二批設備待轉售。

這一方案既避免了深圳某公司因退款導致資金鍊斷裂,也讓重慶某公司不致錯失市場機遇。最終,兩家公司不僅達成和解,還在法官建議下開始探討技術合作與市場共享的可能性。

這樣的案例在龍崗區法院並非個例,背後是一套完整的“1+2+3”司法助企工作體系在發揮作用。

“1”個主體引領。今年年初,龍崗區法院成立了由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司法助企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司法助企工作室,建立“前端集約受理、中端分撥處理、後端閉環監管”的全鏈條司法保障機制。

“2”大平臺支撐。一方面,龍崗區法院打造“涉企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與全區111個社區“無訟社區”創建相銜接,落實“一社區一法官一助理”機制,就近爲企業提供解紛服務;另一方面,龍崗區法院打造“一站式訴訟服務平臺”,在訴訟服務大廳設立司法助企服務崗,張貼司法助企二維碼,專人處理企業司法訴求。

“3”項舉措發力。抓實審判、執行、普法工作,全面提升司法助企實效。

作爲深圳的工業大區,龍崗區市場主體活躍,經濟糾紛複雜多樣。如何通過司法手段爲企業排憂解難,護航企業發展?龍崗區法院用一套體系化的司法服務新機制作出了回答。

執行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後一公里”。龍崗區法院持續開展保障中小微企業專項執行行動,採取多項善意文明執行措施,助力民營企業脫困與成長。

“法院特事特辦、加急處理,有了這筆錢,發放工資、生產流轉都不成問題了。”近日,深圳某科技公司代理律師專程來到龍崗區法院致謝。該公司因398萬元貨款無法收回,100餘名工人工資未能發放,面臨停工停產困境。

執行法官葉小麗開啓綠色通道,引導被執行人註冊“移動微法院”,線上送達法律文書,並協調銀行加急處理,迅速完成賬戶解封。“我們的《執行款收款確認書》具備雙重功能,劃款、結案一次性極速辦結。”葉小麗介紹。

最讓企業暖心的是“信用修復”機制。一家知名建材企業因工作失誤陷入糾紛,銀行賬戶被凍結,信用嚴重受損,近千萬元銀行貸款落空。龍崗區法院不僅快速完成扣劃解凍,還出具《自動履行證明書》,幫助企業修復信用。“多虧了法院,我們重新獲得貸款,全面恢復了生產經營。”該企業負責人送來錦旗時表示。

據瞭解,截至目前,龍崗區法院已開出44份《自動履行證明書》,爲285名企業負責人提前解除限制高消費措施,2023年至2025年8月20日,辦結涉中小微企業執行案件1.8萬餘件,執行到位42.6億元。

多年來,龍崗區法院將普法作爲服務企業的重要方式,從源頭上幫助企業降低法律風險。連續4年在全國知識產權宣傳週開展“院長示範庭審”活動,每年選定一個主題,邀請企業代表現場觀摩、互動交流。2024年,該院院長主審一起涉跨境電商行業侵害商業秘密糾紛案,並聯合多家單位舉辦主題活動,共同爲電商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把脈開方”。2025年,聚焦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主題,通過普法短劇、專題宣講、案例解讀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普法活動。

龍崗區法院先後與深圳市數據交易所、區市監局等單位,就相關條塊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開展多次業務座談,向企業代表宣講知識產權維權知識。深入深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各街道商會等開展普法宣講,惠及企業200餘家。

“作爲地處深圳東部中心的基層法院,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永遠是進行時。司法助企沒有盡頭,我們將不遺餘力!”龍崗區法院院長劉一粟表示。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