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赫連擁/父母的夢想
在A市社區大學擔任舞蹈系講師的阮教授是來自越南的移民。我上過他兩學期的初級芭蕾與瑜伽課,也買票去看過他所屬舞團的幾場舞臺公演,他具備傳統芭蕾舞的紮實根底,又將其融合於自創的現代舞中,在舊金山灣區算是小有名氣的亞裔舞者。能憑藉最擅長的技能謀生,同時繼續在舞蹈領域追求登峰造極,我對他非常佩服。
爲逼自己定期運動,又去同一大學選了健身課,遇到和阮教授同一辦公樓的體育系教授蘇珊主持健身房,蘇珊喜歡在我踩單車時湊過來和我聊上幾句,不想有天從她口中得知有關阮教授的驚天八卦:別看他既教舞又活躍於舞壇,遠在越南鄉下的父母與親族長輩卻一直以爲他在美國當醫生。據說,那是他父母畢生的心願。
至於如何瞞天過海,細節不得而知,只覺得此事超乎我的見識與想像。原來竟還有如此對抗父母意志的方式──不讓父母夢想破碎,自身夢想得以同時生存。阮教授膽子委實夠肥,而且,也只能把自己置於天高皇帝遠的環境下,這計才能行吧?
不由得感嘆,成爲父母期待下的醫生,絕非專屬諸多華人子女的困境,美國人亦知悉亞裔移民普遍有此「刻板壓力」;男人跳芭蕾,且以此爲志業,父母反對的肯定多於支持吧?導致阮教授在美奮鬥至中年追夢有成,仍不好再揭穿當年敷衍父母的事實,這個已說不清是善意還是故意的謊,怕是隻能帶到棺材裡了。
驀然想起我的成長之路,父母過度關心加上訊息不足造成的偏執意見,曾極其驚險地左右我對學習與就業的選擇。當初若依順了父母,極有可能導致現在的我偏離想走的人生軌道,甚至有一事無成之虞,細思極恐。
在你摸索人生路上所想做的任何嘗試當中,有多少是因父母反對被攔截阻止、扼殺在搖籃裡且永未得到「自己能行」的證實?
從滿足自我的隨口說說,到交由子女代爲追求與達成的夢想。點數一生的所有追求中,有多少是延續父母的個人觀點、意志、喜好,甚至是他們此生未償的宿願?繼而免不了爆發一番革命,導致兩代關係緊張,回頭想想,身爲子女的不過就是要向父母證實,他們的反對與阻礙全無必要;父母當然也有他們「爲你好」的立場。這場以愛爲名的拔河,成了生命裡無可避免的角力。
對於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纔好的人來說,或許父母的建議甚至意志都值得參考嘗試。但是,如有非常想做的事、有具體目標想要奔赴,那麼絕不能將父母的夢想擺在第一順位。因爲,這是需要賭上前程與光陰去成就的事,萬一傾盡半生卻無法達成時,你還有沒有退路?會不會後悔一生?這些問題都必須先想過一遍。
有些人從無機會爲自己走一次,父母的夢想框住所有選項,甚至從未質疑那是否是真心渴望的人生,抑或只是怕辜負期待而硬着頭皮扛下的?弄錯了,可能會走得很遠,並離自己愈來愈遠。
「父母的夢想」難道不能僅是單純地欣賞子女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自由翱翔與盡情綻放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