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能效標識制度實施20週年取得顯著成效
我國能效標識制度實施20週年取得顯著成效
每年超5.5億臺家電披上綠裝 累計節電4.2萬億千瓦時
□ 本報記者 何 可
2004年,《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這項對我國節能事業產生深遠影響的管理制度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原質檢總局聯合頒佈,明確自2005年3月1日起在我國實行強制性能效標識制度。
今年是能效標識制度在我國實施20週年。20年來,通過政府主導、市場協同、全民參與的方式,我國能效標識制度日益完善,影響力不斷提升,覆蓋產品從冰箱、空調擴展到45類400萬個型號。標識樣式從靜態標籤升級到智慧二維碼,全面實現2.6萬家企業數字化備案,2200家實驗室報告直報。企業傾力投入節能技術研發,高效產品獲得國際市場認可,綠色競爭力日益彰顯。
6月27日,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發佈《能效標識制度實施二十週年進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能效標識制度的實施,每年引導超過5.5億臺家電披上綠裝,助力1億臺辦公設備低耗運行,點亮50億支LED的綠色光芒。該制度支撐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實施,讓綠色消費理念深入人心,惠及千家萬戶。
“回顧能效標識的發展過程,可謂步步有規劃、時時有升級、處處見成效。”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爲一項基於企業自我聲明的制度,20年來,能效標識覆蓋範圍實現跨越式拓展,是國內認知度最高的產品標識,帶動我國製造業節能技術全球領跑。
能效標識作爲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制度性安排,自實施以來,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中,能效標準標識扮演了關鍵角色。據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已有6100萬名消費者購買了12類家電產品近1億臺,帶動銷售超3300億元。
《報告》顯示,20年來,在政府主管部門、製造商、銷售商、研究機構、實驗室、消費者、國際組織等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國能效標識已成爲國際上實施範圍最廣、涉及市場規模最大、節能效果最好的標識制度之一。用能產品能效水平整體提升20%~40%,能效標識消費者認知率超過90%,累計節電4.2萬億千瓦時。截至今年5月,我國共發佈17批實施能效標識的產品目錄,包含家用電器、製冷空調、電子信息、工業設備和照明器具5大領域45類用能產品。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共發佈了314項節能國家標準,其中,強制性標準120項、推薦性標準194項,建立了包括基礎共性、目標、設計、建設、運行、評估、優化等7個標準子體系的節能標準體系框架。
“20年來,能效標識制度從落地生根到不斷髮展壯大,作用日益顯著,得到了國內外的普遍認可。”據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李愛仙介紹,作爲授權備案機構,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持續承擔能效標識研究、備案、公告等相關工作,推動了能效標識制度的不斷優化升級,爲2.6萬家企業、2000家實驗室參與能效標識實施提供便捷、高效的技術平臺。僅2024年,能效標識制度的實施就帶來了超過3900億千瓦時的節電量,相當於減碳2.1億噸,接近4個三峽水電站的年發電量。
我國能效標識制度實施20週年,是制度從“跟跑”到“領跑”的20年,更是中國綠色治理智慧的生動詮釋。《報告》指出,未來能效標識制度將全面推廣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支撐節能降碳政策措施,促進綠色產品惠及全球,爲節能降碳目標實現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