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中國銷售增長13.4%,卻要求供應商承擔關稅成本引發爭議

近日,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因要求中國供應商承擔美對華加徵的10%關稅成本而被中國商務部約談。儘管2025財年沃爾瑪在中國市場的淨銷售額同比增長13.4%,遠超其美國市場4.8%-5.1%的增幅,但此舉引發了中國供應商的強烈抵制和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

供應商集體抵制降價要求

沃爾瑪採取單獨談判策略,要求中國供應商在每輪關稅調整中降價10%,以轉嫁特朗普政府加徵的關稅成本。然而,由於中國供應商普遍利潤微薄,此項要求遭到集體抵制。零售專家、上海尚益諮詢創始人胡春才指出,沃爾瑪此舉既可能源於商業壓力,也可能受到政治因素影響。他認爲這是沃爾瑪的一次試探性測試,意在尋找供應鏈中的突破口。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表態稱,若沃爾瑪相關行爲屬實,將採取措施維護會員企業利益。作爲半官方機構,行業協會在此次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代表中小商戶利益與沃爾瑪進行談判。

關稅成本轉嫁引發市場擔憂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給沃爾瑪帶來巨大成本壓力,其2026財年利潤增速預期已降至原有水平的一半。與2018年關稅戰時期不同,當時的關稅成本主要由美國消費者承擔,而此次沃爾瑪選擇將成本轉嫁給中國供應商,這一做法引發市場擔憂。 胡春才表示,如果中國供應商因降價出現虧損,而政府出臺出口補貼政策,將等同於變相給美國輸血,使特朗普的關稅策略達到預期目標。因此,中方必須予以堅決回擊,維護供應商合法權益。

零售業面臨供應鏈重構

面對特朗普政府可能進一步加徵關稅的壓力,中國零售業正在積極應對。胡春才分析認爲,關稅政策的間接影響可能導致原本用於出口的商品涌入國內市場,加劇國內市場競爭。同時,由於美國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國的貿易限制,中國企業轉移產能的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在此背景下,擴大內需成爲關鍵。目前,包括名創優品、京東買菜、Temu等在內的中國零售企業已開始積極佈局海外市場,通過自主品牌建設和供應鏈優化,努力在全球價值鏈中佔據更有利位置。這不僅有助於分散風險,也爲中國零售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小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