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隱私"喂"給ChatGPT,卻對谷歌AI說了"不"

5月27日消息,彭博記者體驗OpenAI最新“記憶”功能後認爲,該功能顯著提升了ChatGPT的個性化服務和使用便利性,目前帶來的便捷體驗值得承擔一定的隱私風險。不過,記者也對人工智能持續擴大個人數據存儲的趨勢表示警惕,認爲用戶隱私保護仍需關注。

以下是翻譯內容:

自從上個月OpenAI面向大衆推出最新的“記憶”功能後,ChatGPT就開始記住了我各種不同尋常的信息。此前,這個聊天機器人在回憶過往對話細節時還很有限,如今卻能調用我整個聊天曆史來定製它的回覆。比如,ChatGPT現在知道我的家庭住址、狗的名字、最喜歡的電視節目、飲食習慣、旅行計劃、家人的健康狀況,甚至知道我妻子將在今年七月迎來我們的第二個孩子。

高度個性化的人工智能時代正在迅速到來。就在上週,微軟公司預覽了第三方AI工具如何即將集成進Windows,並訪問你的文件系統以提供定製化桌面服務。與此同時,在谷歌年度開發者大會上,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介紹了Gemini AI即將上線的“個人情境”新功能,該功能可以挖掘Gmail、Docs、Drive及搜索數據,爲用戶帶來個性化體驗。

幾乎所有主要消費級AI廠商都在通過這種方式提升自家AI產品體驗:利用你在其生態系統下各類應用和設備中的賬戶數據。你是否願意接受這種安排,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對軟件開發者的信任,以及AI越發瞭解你生活後能帶來的實際好處。就我個人而言,目前爲止,這些個性化結果讓我覺得隱私風險是值得的,但我依然擔心AI記憶的規模會不斷擴大。

最初,AI聊天機器人對你幾乎一無所知。谷歌、OpenAI等科技巨頭當時正專注於完善自家大語言模型和防護機制,光是解決自有大模型和知識圖譜帶來的幻覺問題就已應接不暇,更別提讓AI在回覆中融入個人用戶數據的技術挑戰和相關隱私顧慮了。最早,ChatGPT基本只能記住每個對話線程中你分享的信息:只要開啓新對話,它就會從頭開始,哪怕是幾秒鐘前的對話內容也會被遺忘。

這種設計曾讓人相當頭疼,尤其是當你在手機和筆記本上頻繁使用ChatGPT時。你不得不反覆翻找舊對話,才能在某個話題上繼續交流,或者不得不一次次提醒它你們聊到哪裡。直到去年OpenAI開始測試“記憶”增強功能,我才終於不用再重複那些基本信息。雖然我自2023年中期就已付費訂閱,但ChatGPT說直到2024年11月才把我的名字存入了對話記憶庫。

真正的便利是在六週前到來的,當它開始基於我完整的對話歷史來生成回覆。我今年春天一直在用ChatGPT幫忙打理花園,它能精準記錄播種和澆水的時間,結合天氣給出建議,還能比較植物生長前後的照片。它知道我是F1賽車迷,回答我的F1歷史問題時也總是極客範十足。最近我諮詢感冒症狀用布洛芬還是對乙酰氨基酚更好,ChatGPT還特意提醒:如果我是替懷孕中的妻子問,孕晚期最好別用布洛芬。

聽上去有點滲人?確實如此,但這也展現了未來真正個人化AI助手的圖景。讓我能接受這種模式的原因,是我清楚自己在對話中都輸入了哪些數據,也隨時可以查閱和刪除聊天記錄與記憶。作爲一款獨立訂閱應用,ChatGPT目前(還)不會用我的數據來賣廣告。

相比之下,多年來我在谷歌生態通過搜索、Chrome、Gmail和雲存儲無意中分享了大量數據。諷刺的是,這讓Gemini有潛力成爲對我來說更強大、更全面的數字助手,但也正因如此,我猶豫要不要把所有信息一次性交給一個接入谷歌衆多服務、未來很可能會用於廣告的AI。

在谷歌開發者大會上,皮查伊強調Gemini的個性化AI體驗會保持隱私、透明並完全由用戶掌控。但當我在他主題演講後準備開啓這一功能時,彈窗卻提醒Alphabet旗下的谷歌將會爲此處理我的個人數據,並附上了冗長的隱私政策鏈接。

最終,我選擇了拒絕。(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