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日報作文版:王麗《一道值得點讚的小學作文題》

一道值得點讚的小學作文題

王麗

我的孫子在溫州市鹿城區一所小學上五年級。上學期期末,他媽媽發來期末考試語文試卷。最後一道是作文題:

校園生活多姿多彩,社團活動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最喜歡參加哪個社團(剪紙、閱讀、繪畫、合唱等)?喜歡的理由是什麼?是對某項技能的熱愛,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還是因爲親切幽默的老師?請與大家分享你的社團故事。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題目自擬。

我一看頗爲驚喜。第一句總述點明題旨“社團活動”,鮮明顯豁。第二句轉到學生個人——“你最喜歡參加哪個社團(剪紙、閱讀、繪畫、合唱等)?喜歡的理由是什麼?是對某項技能的熱愛,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還是因爲親切幽默的老師?”三個問題層層遞進,緊扣學生個人體驗,構成了一條邏輯鏈。並且,將作文結構巧妙地藏於其中,避免了學生東拉西扯,偏題跑題。

尤其難得的是,出題老師貼心地爲學生列出三個喜歡的理由:熱愛、交朋友、老師親切幽默。這些理由具體切實,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學生可以充分打開自己的思維,從親身體驗中汲取寫作材料,學會真誠、真實的表達。不同寫作能力的學生,都可以完成作文,而不必套用作文選中的“範文”,或者沒話找話,胡編生造。

不過,需要補充一點的是,這道作文題較適合社團活動豐富的小學。溫州市區小學應該具備這個條件。

無疑,這種開放性的、立足學生真實生活的出題思路既契合批判性思維的原則,也培養學生“修辭立其誠”。透過題目能觸摸到出題者的“正心誠意”:通過作文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表達,從中獲得成長。這樣的出題思路值得點贊。

說到這裡,筆者想起曾見過的一些美國小學作文題:

1、你見過的最美的人、地方或事物是什麼?請說明是什麼使那個人、地方或事情如此特別。

2、學校最難的科目是什麼?爲什麼很難?你能做什麼來改善這個問題?

3、設想你明天醒來的時候,身上具有一個愚蠢的超能力,這讓你變得很有名。這個愚蠢的超能力會是什麼?它如何讓你變成一個國際名人?

4、你是一個好的輸家嗎?請說明。

5、哪個電影或電視中的人物你希望是真實存在的,爲什麼?

細察這五道作文題,有四個共同點:一是從學生自身生活體驗及心理特點出發,真誠親切。二是題目角度有趣有新意,能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三是每道題背後都指向學生的個人成長。四是每道題中都有“爲什麼”,學生需要認真反思、總結、提煉。總之,寫作過程中包含着對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想象力、自我反思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全面訓練。並且,其中既有記述、描寫,又有說明、議論。嚴格說來,這種作文很難用國內小學的“記敘文”“議論文”或“說明文”來定義,由此可見中美兩國小學作文教學的不同。

溫州市鹿城區期末小學五年級語文考試的這道作文題,與以上美國小學的作文題有異曲同工之妙,題目背後的理念是一致的,相比於《我最難忘的事》《我最尊敬的人》《我愛我的……》這類枯燥乏味的作文題,顯然能讓學生受益更多。可以推想,從小接受這兩種不同的作文訓練的孩子,會成爲不同的人。筆者曾見到一個2016年的短視頻,內容是一位美國五年級小學生接受記者採訪。鏡頭中的小姑娘大大方方,鎮定自若,侃侃而談,思維清晰,邏輯嚴謹,表達流暢,令人驚歎其與年齡不相稱的成熟自信和獨立思考能力,或許,這跟美國小學的寫作訓練分不開吧。

不過,美國小學的寫作訓練還有其另一面:與我們差別最大的還不是這些作文題目,而是與英語閱讀緊密結合的讀書報告,且留待後文介紹。

作者簡介

王麗,樂清人,語文教育專家,北京21世紀教育研究院學術委員。曾任初中、高中和師範學校語文教師,北師大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語文教科書副主編,《中國青年報》特約記者,紀錄片《斯民小學》導演。

編輯:瞿含張

二審:曾雲畢

三審:林 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