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日報作文版作文選登:王董栩《破焦慮桎梏》
請小作者添加小編好友,以便製作榮譽證書。
投稿方式:關注微信公衆號“溫州新教育”(微信號:wzrbxjy),點擊下方自定義菜單欄“作文投稿”即可進行投稿(投稿時,請注意必填與選填)。
破焦慮桎梏
溫州中學高二(14)班 王董栩
指導老師:鄭可菜
“學習的時候不能抱有功利性的目的,而是爲了淨化心靈,以便發現萬物背後的永恆。”伯特蘭·羅素之言道出了這個時代我們恆需遵守的真理,即於文史館穿梭之間摒棄時代賦予我們的“知識焦慮”,懷着對未知真誠的敬畏終生學習,或許知之甚少,但積少成多。
“知識焦慮”是這個時代的特質,我們無法擺脫來自社會的壓力和焦慮。在博物館中與文物、歷史對話,在文史館瀏覽,社會營造的文化氛圍迫使我們脫離知識的舒適圈,不斷向外延伸涉及全新未知的領域。但在現今“速成”“必讀”熱銷書的營銷方式裡,我們急功近利地渴望短期快速地獲得知識,成了賭紅了眼的“賭徒”,“知識焦慮”源源不斷地涌來。
知識焦慮徒增了我們學習的負擔,但它確實反映了我們學習生活的問題。我們從小接受教育,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將成績與學習掛鉤,形成了精神世界的極度荒涼,缺乏對世界和人生的思考。
所以,我們應將知識焦慮適度作爲不斷提升自身素養,終生學習的動力,於時代文化充沛盈滿的氛圍中尋得自我的學習方式。當知識焦慮成爲時代的痛點,何不讓它成爲漫漫人生路中始終的動力和希望?78歲鄒偉敏“考研爺爺”走進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嘉興學院考點,是終生學習在一個普通人身上煥發的光彩。與考場上其他年輕的身影相比,鄒老先生年邁的身影尤爲顯眼,但他已經突破物質條件的匱乏,在人人知識焦慮的時代持守住自己終生學習的本心。
破解知識焦慮,將焦慮化爲學習的動力,促進現代人更有耐心地發現學習的本質,建立起貫穿於生活的長效學習機制,在信息社會發展進程中獲得更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實現終生學習。
反觀當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在接觸和吸收無數的知識,但人類的思維模式沒法達到接收自如的狀態,導致自我強迫和緊張。只有無休止地學習下去,不斷豐富自己的認識和知識儲備,才能自在自如地應對社會和時代的挑戰,實現自我價值。
破除時代“知識焦慮”的桎梏,於信息知識涌流的時代自主自如地學習和吸納,堅持終生學習的永恆方向。
編輯:瞿含張
二審:曾雲畢
三審:林 慎